美好關係的孵化器,就是話語和陪伴

 

文/劉小綾 護理師

 

上一次告訴媽媽你愛她是甚麼時候?

上一次告訴家裡的青少年你愛他是甚麼時候?

上一次告訴你枕邊的伴侶你愛他是甚麼時候?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對對方的愛,是不言而喻,彼此心知肚明的。

愛不需要說出口,因為彼此心意相通,所以不需要用言語來再次證明。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個故事,一對夫妻,結婚幾年,生活日益變得平淡,老公有一天終於受不了,提出了離婚。妻子含淚答應,但是提了一個要求。「接下來的一個月,每天都要抱我,親我,牽我的手,說我愛你。30天後,就離婚。」

 

老公答應了。於是接下來的一個月,老婆每天重複著讓老公親她,抱她,說我愛你。老公從一開始的抵觸,到後面的習慣,再到慢慢的找到了彼此當初的感受,也不過是一個月內的事情。一個月後,老婆留下叮囑他的話,在一個雨夜離開了。老公才突然頓悟,發現自己不能沒有老婆,一定要把她追回來。

 

所幸的是這段婚姻最後沒有因為一時的失望而以離婚收場。在這一個月的互動中,他們才發現,愛原來一直都在,愛原來需要一直表達。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需要經營的。

 

家中青少年的孩子肯定很難溝通吧,許多父母覺得他們的青少年孩子不再需要他們了。青少年通常不理會父母善意的提問,寧可與朋友鬼混,不想與家人相處。他們對世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有我們追趕不上的知識與能力。但是不變的是青少年孩子雖然需要適當的自我空間,卻仍然需要父母陪伴。

 

以我自身的經驗,我的孩子就是國中新生,當少年難以控制的賀爾蒙爆發時,脾氣就上來了,口氣就開始差了。每當這樣的時候,即使我也覺得很生氣,卻還是會試著去理解孩子並不是故意要態度不好,因為我相信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思想和行為不會偏差,只是青春期更難以控制情緒。因此我嘗試著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去思維和溝通,讓他們自己體會自身的行為需要修正。不多說些甚麼,只是花更多時間安靜地陪伴,效果不會比正面衝突更差。因此我們家中的衝突也少很多,孩子在平靜的時候願意和我溝通的時間也更多了。

 

母親節剛過,雖然各種媒體對母親節大肆宣傳,但是,很多人還是從未對父母表達自己的心意。傳統的父母很少把愛掛在嘴邊,也許是亞洲社會的保守,讓愛變成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我周遭的朋友們,許多人對父母親的印象,就是非常嘮叨:

 

「我也沒說你笨,你這麼聰明,為什麼不讀書?為什麼不積極一點呢?」

「這麼簡單的你都寫錯了,有沒有搞錯啊,給你上補習班還真浪費我錢!」

 

實際上爸爸媽媽想說的,也就只是「孩子啊,我希望你認真點讀書」。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用這麼負面的表達方式呈現出來。這也許就是許多人對父母親又愛又恨的原因吧。也因為如此,許多人和父母間的距離與鴻溝越來越大,長成之後離家,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無論是心理上或是實際居住上,與父母的距離只有越來越遠。這真的太可惜了。

 

話語是非常有力量的,聖經告訴我們神是通過話語來創造世界。

 

話語可以造就人,也可以傷害人。話語造成的傷害有時更甚過身體的傷害,因為話語像一把利刃,可以直刺人心!

 

關係是靠話語和陪伴來孵育與維繫,沒有不需要耕耘施肥就能豐收的田。愛的關係不是說多少話就可以建立的,而是每一句話都是充滿愛、理解與體諒。建立愛的關係也不是多少時間的陪伴就可以計算的,人與人在同一個空間相處,卻各自看著自己的手機,做自己的事,這不是真實的陪伴,連真實的互動也不存在。

 

唯有真實的陪伴,才能活出愛的行為,來與人建立起愛的關係。也唯有活出愛的行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