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文/劉秋蘭社工師

 

兩年前的一天,父親投下了震撼彈,他說南投好山好水好空氣,適合養病的母親,已規劃要舉家搬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決定,我腦海中源源不絕閃過弊多於利的種種理由,但不管是說之以理或動之以情,都無法撼動父親的決定。就這樣,父親帶著母親搬到完全陌生的南投,一切歸零,從頭開始。父親每天陪伴母親並照料住家前的大片果園。

 

偶爾回家的我,一天跟著父親在整理果園,他娓娓道來,兩年多前常覺得喘不過氣、內心總是無來由的焦慮、失眠的狀況一天比一天嚴重。就醫後被診斷是焦慮症及恐慌症,當時雖有穩定服藥,但生理上,喘不過氣及失眠卻是如影隨形未曾消失。這樣的狀況,在一次農忙後,突然不一樣了!焦慮及恐慌的狀況趨於和緩,當天居然能睡好睡滿,反覆驗證均屢試不爽,因此毅然決然的搬家了。

 

原來,這是父親安頓自己的方法。

 

聽著父親的分享,我一面心疼於他所經歷過的,但我更是驚豔於不是助人工作者的他,居然有如此的覺察力及行動力。那,你呢?

 

現代繁忙的生活步調中,在學的生活看似單純,卻同時面臨著課業、人際、感情、家庭甚至生涯規劃的議題。為讓事情更有效率的被處理,我們太習慣「先處理事情,再處理情緒」,而選擇壓抑內在感受、情緒、壓力等。

 

但,心理影響生理,這樣的壓抑會從身體症狀表現出來,如:腸胃道疾病(胃潰瘍、腸躁症等)、免疫功能失調、身心症等。

 

面對事件所引起的壓力、挫折及負向情緒時,讓我們試著先停下腳步,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先從照顧自己、愛自己、接納自己開始!

 

首先,覺察自己的狀況。在每一次情緒升起時,覺察自己害怕、擔憂甚麼?是甚麼引起自己的憤怒、傷心等情緒。在我的經驗中,有時事情源源不絕排山倒海而來時,常逼得我一直的往前,但藉由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如:皮膚及睡眠品質等,才驚覺自己正處於高壓的狀況。

 

第二:是接納自己的感受。不去批判好或壞,全然的接納、接受它的存在。

 

第三:做喜歡的事。每天給自己20分鐘做喜歡的活動,如:聽音樂、散步、發呆/放空等。但看電視、上網、玩電玩不算,這些只是轉移注意力。

 

祝福你/妳,能與自己的情緒相處融洽,學習安頓自己、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