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痛的愛-設下情緒界線,拒絕情緒勒索」

專題講座

 

講師/邱群倫諮商心理師

 

活動記錄


什麼是情緒呢?情緒勒索又是什麼呢?我們是不是很有可能被情緒勒索卻不自知呢?若真的被情緒勒索了,那我們又能如何處置呢?

 

情緒其實可以透過表情的觀察、氛圍的感染、行為的表現等,得到接近真實的辨識。我們不妨拿出一張大合照,觀察一下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透過眼神,我們或許能觀察到 害怕、生氣、厭惡、悲傷、驚訝、快樂等。

 

勒索,簡單來說,若為物質方面的勒索,則指的是我們珍惜且珍貴的物品被拿走了。而情緒勒索則可能表示,除了拿走一些物質以外,其中可能也夾雜一些情緒。然而,甚麼樣的人可以對我們進行情緒勒索呢?以下這二種類型是最有可能向我們進行情緒勒索的人:

 

1. 我們在乎的人;

 

2. 可能會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的人。

 

舉例來說:小安知道男朋友小明下午跟同學相約去打球,小安明知無法阻止,卻對小明說:「好啊!你去打球啊!我一個人在這裡沒有關係,你自己就快樂的去打球吧!你不用管我,我不會生氣的。」試想,如果我們是小明,我們聽完小安的話之後,會有什麼感受呢?一般而言,情緒勒索通常會讓被勒索者產生自我價值感貶低、罪惡感增加、安全上的威脅等。

 

勒索的過程,大致可分為:要求、抵抗、壓力、威脅、順從、舊事重演。情緒勒索大部份會發生在伴侶、家人、朋友、老師等人身上。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一個情緒勒索的環境下,那是無法區辨甚麼是愛的。

 

總括來說,會對他人進行情緒勒索的人,可以歸納出以下四種類型:

1.施暴者:使用言語方面的暴力,很容易、直接的說出他/她的需要。例如:如果你今

               天不聽我的話,我就把你趕出家。如果你今天不加班,你就別想要升遷。

 

2.自虐者:對自己做出一些不好的舉動,這種人比較歇斯底里,且充滿危機感,常會

               黏著周遭的人。例如:如果你/妳不做,我就不吃飯。

 

3.悲情者:這種人會強扣罪名,讓人產生罪惡感。

 

4.欲擒故縱者:這一類型的人會不斷引誘人。例如:如果你/妳按照我們的意思填志

                     願,就送你一台車。

 

情緒勒索者的內在世界,很可能是因為自己缺乏很大的自信心,或者與幼時挫折經驗有關聯。而被勒索者的內在世界,則可能是因為心軟或同理心氾濫、很在乎他人、想當好人、過度在乎別人感受、習慣自我懷疑、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過度孝順、過度遵從權威等。

 

面對情緒勒索者,我們能如何回應呢?方法如下:

 

1.停:不必回應情緒勒索者的任何要求。例如:我現在不能給你答案,我需要思考。

2.看(化身旁觀者):想想對方到底想要什麼?自己的反應(想法、感覺)。

3.回應:當對方情緒較緩和後,做出較恰當的回應,回應方式要溫和堅定,看重自己

            的需求,但不是自私的,才能化敵為友。

 

如果我們努力做到了,身旁的人卻還是有所批評……,那麼,請記住以下這段話:我是我,你是你,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我在這世界不是為了要實現你的期望而活,而你在這世界也不是為了我的希望而存活。你是你,我是我。如果偶然地我們發現彼此,那很美好。如果沒有,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活動照片

 

   
   

 

活動參與者的文字回饋

 

1. 了解了何為情緒勒索,以及如何面對。

2. 從講者的介紹中,反思自己是否無形成為勒索者或被勒索者。了解兩者內心狀態。

    感覺自己較可能成為勒索者(心軟)。這次了解到如何面對及解決!

3. 同學的角色演練令人印象深刻。

4. 認識到情緒勒索者的內在世界。

5. 學習如何跟家人相處。

6. 自己似乎能夠體會,勒索者與被勒索者的內心狀態,自己最近也有發生類似的事

    情,發生這種事會讓自己心情不好。

7. 認識情緒勒索,沒想到原本平常不起眼的話,會成為情緒勒索。講師舉的例子,有

    些在我的認知裡面是沒有不妥的,我一直到今天才知道原來這也是情緒勒索。

8. 回應情緒勒索的過程和方式,令人印象很深。

9. 這場講座讓我有共鳴,身旁看過太多人因情緒勒索而失去寶貴時間或事情,自己希

    望不會如此。

10. 知道各種情緒勒索的方式。

11. 了解情緒勒索者的心裡是怎麼想的,還有認識被勒索者的心理,還有知道有什麼解

     決方法。

12. 能了解如何辨別表情。

13. 提供僵屍的案例,很特別。

14. 很有條理的讓人明白何為情緒勒索。

15. 講述很詳細。

16. 如何讓自己擺脫類似的情緒迴圈,感覺非常實用。

17. 學習面對情緒勒索,能夠如何回應很受用。

18. 舉例很讓人難忘。

19. 最好的就是案例練習,透過同學演練能夠理解如何應對。

20. 情緒勒索者原本又分4種,而每種類型都有可能同時存在,我們也常無意識之中成

      為勒索者/被勒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