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網路成癮

 

 

本月班會教材取自105/08/15由諮康中心主辦之教育部補助計畫「安全健康上網,幸福學習-網路成癮種子教師職員培訓課程」,以楊淳斐諮商心理師主講之「網路成癮與網路心理健康維護」內容為主軸,希望藉由此場講座之演講紀錄,協助導師認識網路成癮內涵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以及如何幫助學生有效的初步預防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與網路心理健康維護

講師在演講一開始就請問大家幾歲開始使用電腦?也請大家想一下:現今的孩子幾歲開始接觸電腦?答案是現今孩子接觸電腦的時間比我們早很多。講師自述念三專時,才開始學習電腦,而且那時還要學習如何寫程式。由此可知,電腦的改變很快,有了網路之後,更新得更快了。

 

網路世界真的很迷人,然而,網路也會帶來很多問題。講師與台下的學員們互動,提問:請問網路有什麼好處?學員們一一回答:找資料、聯絡感情、搜集美食訊息等。講師再問:壞處呢?學員們說:花很多錢、網路犯罪、浪費時間等。講師總結大家的答案,告訴大家:最大的問題是「成癮」。美國心理學會已將之列入精神疾病的診斷手冊項目之一,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為精神疾病的其中一個項目。此外,台灣的網路成癮狀況,國小有百分之18.8,國高中、大學生(2011年)有百分之20.2,在亞洲國家中,網路成癮比例比台灣高的國家:韓國,不過,網路問題也帶來新的契機,很多人因而跟著研究網路成癮的問題。大家可以上網觀看:測驗你是帥哥還是宅男?蔡阿嘎殘酷網路成癮指數大哉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WwOS01ge8&list=PLEB0pHh0o1bJiBlnG8NO3F4uJ49_zLz0g),讓大家對網路成癮有簡單的概念。影片中有8個問題,越符合者,則表示網路成癮指數越高,分述如下:

 

1.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活動,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

 

2.覺得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線上才能獲得滿足。

 

3.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總是失敗。

 

4.父母或自己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易發怒。

 

5.花費在上網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久。

 

6.為了上網,寧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遊戲或休閒機會損失的危險。

 

7.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程度。

 

8.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焦慮或沮喪。

 

此外,真正的測驗量表有:城市網路成癮量表,裡面有20幾題,台下的老師們如有需要可以再找中心的心理師協助。這裡會從二大部份來看,如:核心狀況、人際健康和時間管理等。此外,也有醫師的量表,裡面包含幾個向度,如:想上網、無法控制衝動等。換言之,就是看大家的「耐受性」,如:每次上網的時間會愈來愈長;還有「戒斷」,如:不能上網就會生氣等;其他還有:一直想在網路上活動、已產生身心症狀、睡不著、身體不舒服、人際關係受到影響,另會有伴隨精神疾病或產生幻覺症狀等。大家若想多了解孩子或學生,上網找ISAFE,就會出現八個問題,可以協助檢測網路成癮的狀況。

 

講師詢問大家有關網路成癮的類型,有人回答:遊戲、色情網站、連續劇、購物等。講師歸納如下:

 

1.性。

 

2.關係:由於現實無法與人互動,因而改轉到網路。

 

3.強迫。

 

4.資訊。

 

5.操作:如剪輯影片。

 

有關網路的心理特性,包括:不公開姓名、不負責任、去責任化和去社會化、滿足各種需求、跳脫性等。至於危險因子的部份,包括:低自尊、較容易網路成癮、同儕疏離、家庭功能不佳、課業壓力、無聊感、神經質的個性(如社交焦慮或憂鬱等負向情緒)等。然而,究竟何謂網路成癮呢?這包括有:

 

1.心情沒法面對,又無人協助時,上網成為增強作用,紓解壓力,但卻與現實疏離
        ,形成惡性循環。

 

2.靠上網取得愉快經驗。

 

協助脫離網路成癮的策略,包括有:

 

1.降低危險因子。

 

2.降低網路成癮的吸力。

 

3.覺察自己的上癮症狀。

 

4.不要讓孩子/同學取得網路。

 

5.幫助孩子/同學有替代活動。

 

大家可以觀看網路影片:JustKiddingFlims - 手機成癮的後果,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7bV7BIS42g。試問:如果二天不用手機,大家會如何呢?答案是:其實也沒發生什麼事啊!

 

在校園裡,要如何有預防機制呢?可以運用5層次:

 

1.健康促進:維護與促進網路心理健康。

 

2.初級預防:提供學生課程與家長宣導。

 

3.預警:對高危險群進行洽談。

 

4.諮商。

 

5.三級預防:學校與社區等,大家一起共同關注這個議題。

 

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多帶孩子接近大自然,多鼓勵同學到戶外活動、出去走走。另外還要提醒同學或孩子每天不忘按摩眼睛,促進血液循環。此外,網路教育也是很根本的做法。培養孩子或同學的多元興趣,例如:課堂上的案例討論,看到網路上有交友違法的事,就可以以案例方式來分組討論,或者是列點將問題以比賽方式來進行討論。還有,我們必需要建立同學或孩子們的網路正確使用知識。可以用觀賞短片的方式,一起分享,聽聽看法,不要說教,讓孩子多說。然後,也可以讓他們去訪問別人,當成是做作業,把自己想對孩子說的問題,先列出來,讓別人去告訴孩子,有關您認為孩子該知道的事。跟孩子簽定公約也是方法之一,但要注意標準不要太高,跟孩子一起共同討論「上網時間」,適時給予孩子獎賞。也可以記錄上網時間與次數,了解現況再制訂規範。此外,了解優質網站,在現實生活找到滿足,跟孩子共同面對問題。介紹不錯的網站,包括:教育部、熱線、諮詢服務等。

 

至於學校對於家長的部份,可舉辦網站教導家長技巧,如:色情過濾軟體、上網時間軟體等,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與孩子的關係。學校可開設課程與家長討論影片,關於重症者,可能要與家長互動座談,多了解孩子才是關鍵。

 

觀賞短片,網址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Fgvn8Op0Xs。這是「放下你的手機,抬頭看看這世界」,其實,放下手機,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很美好的。

 

一次單元的溝通模式也是可以參考的方式。用手勢的方式,先將手指放在嘴巴前,表示「停」,也就是停止批判。然後,再將手指放在耳朵,表示「聽」,也就是聽聽他的想法。最後,將手指放在眼睛,表示「看」,也就是多觀察。這些技巧可以試用看看,展開話題,正面積極鼓勵,從他喜歡的話題開始,聽他講故事,了解他的夢想。傾聽的技巧,身體要前傾,眼睛看著對方,聽到對方有好的部份,要反應出來讓他知道。也可以運用應聲蟲技巧,這個有點類似同理心技巧,也就是回應就好,不要加油添醋,也不要批判、不要責怪。還有同理心技巧,多為對方著想,站在對方的觀點,感同身受,確認對方的情緒狀態,再給予反應。步驟如下:先關懷對方,聽對方講什麼,想一下再回應,以對方所經驗的感受做回應。換言之,同理心就是要把心打開。技巧之一還有:詢問,方式包括:如何?為什麼?怎麼了?狀況如何?問一些問題讓他自己思考。網路交友不上當,需引導孩子知道網路交友有何缺點,如何預防。技巧之一包括:鼓勵,也就是給人正面鼓勵,小心不要流於說教,不要讓孩子或同學離我們更遠。我們必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相信他能,他就能。技巧之一就是討論改變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應是對方的目標,然後,從小目標(容易達成的)開始。改變的方法,必需要實際去做。做完之後再回來討論,然後,再進行調整。方法好不好,可以再討論,例如:家人能如何協助,何時最想上網等。記住要用一次做為一個單元來談,每一次來就是運用這些技巧從頭來談這個問題。

 

觀賞影片,網址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5EP1VzkZSM。「放下手機,找回最真實的感動」是一則泰國的電視廣告,影片中的人們總是低頭看著手機,由於眼中只有手機螢幕,身邊的人似乎都變得隱形了。直到驚覺自己好像失去了什麼,放下手機才發現,孩子的笑容是多麼動人,沙灘上的情人是如此的美麗,車窗外的天空,原來掛著一道七色彩虹。看了影片,我們是否應適時的放下手機,找回那份最真實的感動,大家一起共同享受這美好世界,而非只有網路世界呢?

 

講師以一則小故事做結尾,有一農夫種了冠軍玉米種子,並將之發送給鄰居,開花後,經過風吹,把種子散開,讓附近的全部玉米種一起變好。這就是:自己好、別人好、社會就會好的概念。讓我們一起教育出對社會有貢獻的孩子。

 

結語

導師能多加關懷同學的網路成癮狀況,提醒同學慎防網路成癮。一旦導師發覺同學已產生相關的身心症狀,導師能幫忙將同學轉介至諮康中心-諮商輔導(文興4樓),讓同學能及時得到可靠的資源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