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之概論與應用

 

文/林胤國諮商心理師


在這個少子化的時代,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珍貴的寶,也因此父母會過度參與與關心孩子的生活,發展出不適當的教養模式,而這些教養模式則會深深影響孩子的發展,甚至產生許多問題,這也是現今「親子(職)教育」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適合運用在家庭及親職教育上,個體心理學重視人格一致性、整體性及獨特性,阿德勒小時候的器官缺陷所造成的自卑感,此自卑感會產生行為追求卓越,並訂定目標,即為虛構目的,也就是說個體心理學焦點在於行為目標論。每個人從小時候的互動模式及生活方式中會形成個體的私人邏輯,透過生活方式而發展出不同的生活任務。個體心理學對於其他心理治療學派的影響甚大,包括存在主義、社會建構論、認知行為、家庭婚姻、現實治療、焦點短期、敘事治療、遊戲治療、正向心理學等等。

 

個體心理學的核心目標為提升個體的社會情懷,促使個體能與社會群體及他人有效合作,產生歸屬感,具有高度社會情懷之個體也保有高度同理心,個體心理學強調真正的同理為「To see with the eyes of another」、「To hear with the ears of another」、「To feel with the heart of another」,也就是說,當我們能用對方的感官知覺感受他們當下所面對的狀態與困境時,自然而然就能與他們的心更加貼近。

 

個體在發育期時受到生理特質、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星座、性別及教養方式所影響,並在8-10歲時就會形成自己的生活形態與生命腳本,每個人都會依照過去所發展的生命腳本與生活型態前進,並在其「人與自然」、「人與自己」、「人際發展」、「家庭與情感」及「工作學習」五大領域中有所發展。而從五大領域的發展過程中,會滿足個體需求,這些需求包括「歸屬及連結的渴望」、「對成長、進步及有能力的渴望」、「對重要性的渴望」,簡稱3C。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深入思考與覺察每個行為的動機及目的是什麼,為了滿足那些需求,而當我們確實表現這些行為時,是否有效能滿足到這些需求,如果無法有效滿足需求,甚至出現挫敗及沮喪感受,我們就必須思考如何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

 

個體心理學相當重視個體的主觀經驗與早年記憶,早年回憶能顯示個體的生活型態,包括個人追求的方向、個人的價值、個人想要避免的危險知覺、個人所知覺到的世界、個人生存在其所知覺的世界當中所發展的錯略、個人面對目前生活的基本態度。形成早年回憶過程中,個體也會發展自我的私人邏輯,私人邏輯是一種個人偏見,由一個人很重要的價值觀或信念所組成,這樣的價值觀或信念常以自我為中心,就像法則,限制且決定一個人的行動。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記錄6歲以前的重要早年回憶,從這些回憶中尋找線索,與現今的生活模式進行連結,便能對自我有更多之洞察與發現,而個體心理學相信努力可以帶來成功,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夠進步及改善,喜歡挑戰性的任務,且對能達成困難任務感到滿意,願意對所面對的任務進行自我指導與學習解決問題,因此若我們透過這些洞察的發展調整生活模式之具體作法,並努力實行,便能增加生活之目標,並提升內在勇氣因應生活中之困難。

 

而鼓勵為阿德勒重要的技巧與理念,鼓勵表達包括五個方向「肯定正面特質/能力及其具體的行為」、「把焦點放在貢獻與感謝」、「焦點放在進步及進步背後的努力」、「接納與認可的對待,欣賞對方做自己」、「表達信心,相信對方的特質、能力與努力可以達成目標」,我們能夠透過鼓勵的練習增進自我效能感,提升內在勇氣,也能將鼓勵運用在他人身上,以提升他人的內在力量,與他人關係能發展出正向與親密之關係,進而增進歸屬及發展高度之社會情懷。

 

個體心理學的應用領域相當廣,包括個體、家族、伴侶及社會群體,也是一門容易上手的心理學領域,若我們能熟知個體心理學知識及內涵,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及運用,相信能讓我們的生活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