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疾患之特徵辨識及處遇重點

 

講師/蔡坤衛博士

 

開場

各位專任心理師、社工師及講師大家好,我是靜宜大學學務長,今天很感謝老師特地前來為六位專任輔導老師帶領講座,此次主題也是目前相當多大學生可能會面對困境與挑戰,我們很快就將時間交給講師,讓他帶領我們分享與討論。

 

講師自我介紹

大家好,這次算是第二次來到靜宜大學演講,上週是第一次,我是蔡坤衛,在醫院與監獄領域工作相當久,處理相當多的情感性疾患,以躁鬱症及憂鬱症之比例更高,而今日我們將透過個案分析的方式帶領各位辨識情感性疾患之特徵及有效之因應模式。

 

何謂精神疾病

我們必須先了解精神疾病為生理與心理、精神病與神經病相關資訊。其實精神病包括思覺失調症、情感性疾患(躁鬱與重鬱等)、物質誘發精神及器質性精神病;精神官能症則包括焦慮症、輕鬱症及失眠等。

 

何謂情感性疾患

情感性疾患分類包括躁鬱症(第一型雙極性疾患)、第二型雙極性疾患、重鬱病、低落性情感疾患及循環性情感疾患。

 

1.第一型雙極性疾患週期:一次或多次躁狂發作或混合發作,通常也有重鬱發作

 

 

2.第二型雙極性疾患:重鬱發作並伴隨有至少一次的輕躁狂發作

 

3.循環型情感疾患:至少兩年內多次出現輕躁狂時期,但不符合躁狂發作的診斷準則;並有多
                                  次憂鬱症狀時期,但不符合重鬱發作的診斷準則。

躁鬱症

躁鬱症症狀包括躁期(誇大、睡眠減少、多話、飛躍意念、活動增多、無節制大採購、輕率的性活動)及鬱期(憂鬱心情、興趣喜樂減少、食慾改變、睡眠改變、動作遲滯、無價值感、自殺)。

 

各位可以評估個案是否有以下特徵:每天情緒低落或沮喪、平常使你快樂的事變得對你沒有吸引力?體重明顯下降或增加(5%/月)、常沒有胃口或大吃大喝?常常失眠或嗜睡?常煩惱、易怒、對親友漠不關心?工作倦怠、缺乏幹勁,容易疲倦?十分在意小失誤及缺點、容易感到挫敗及罪惡感?難以清楚思考、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常想到死亡及自殺?

 

其診斷準則為為期兩週以上、超過以上特徵五項答“是”且非親人去世因素、重大創傷及生理因素所造成。

 

重鬱發作

一或多次重鬱發作(意即有至少兩週時期的憂鬱心情或失去興趣及喜樂,並伴隨出現憂鬱附屬症狀中至少五項:

 

1.心情常被個案描述為憂鬱的、悲傷的、無望的、令人沮喪的或「掉到谷底」。

2.個案或多或少總有失去興趣或喜樂。

3.食慾通常減少,但也可能食慾增加、或嗜吃特定食物。

4.失眠或嗜睡。

5.精神運動性變化,包含激動(如:無法安靜坐著、會踏步、絞扭雙手;或拉或摩擦
         皮膚、衣物或其他物件)或遲滯(如:語言、思考及身體動作變緩慢;回答問題

   前的遲疑時間增加;語言的音量、抑揚起伏、話量皆減少,內容空洞,甚至緘默
         不語)。

6.失去活力或感到勞累疲倦。

7.無價值感或罪惡感,包含對自己不合實際的負向評價,或專注於過去小失敗有罪惡
        感的意念、並一再回想。

8.思考能力、注意力、決斷力減退。

9.常有死亡想法、自殺意念、甚至嘗試自殺。

 

躁狂發作

清楚的一段時期內,異常且持續地具有高昂的(elevated)、開闊的(expansive)或易怒的心情。這段異常心情的時期須持續至少一星期(若有必要住院治療則可較短)。心情障礙需伴隨發生如後列出附屬症狀中至少四項,這些症狀包含:

 

1.膨脹的自尊心或自大狂。

2.睡眠需求減少。

3.不能克制地多說話。

4.意念飛躍。

5.注意力分散。

6增加目的取向之活動或精神運動性激動。

7.過份參與極可能帶來痛苦後果的娛人活動。

 

輕躁狂發作

在清楚的一段時期內,異常且持續地具有高昂的(elevated)、開闊的(expansive)或易怒的心情,這段異常心情延續至少四天。在此異常心情的時期需伴隨發生如後列出附屬症狀中至少三項,這些症狀包含:

 

1.膨脹的自尊心或自大狂非妄想性。

2.睡眠需求減少。

3.不能克制地多說。

4.意念飛躍。

5.注意力分散。

6.增加目的取向之活動或精神運動性激動。

7.過份參與極可能帶來痛苦後果的娛人活動。

 

躁狂發作是什麼?

躁鬱症,是一種週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是次於精神分裂症之第二常見精神病。每個人一生中,可能之罹病率為0.4%。以生物學或俗稱體質病因較受重視,與一般認為受壓力或刺激才生病之觀念有所差距。最近因大眾媒體常提及『躁鬱』兩字,許多人誤以為躁鬱症是指煩躁(焦慮)和憂鬱,事實上,躁鬱症是指『狂躁』和憂鬱的交替或混合發作。

 

躁鬱症的發病與腦內某些化學物質的作用異常有關,病人的情感變化,經常是找不出與環境有直接的關連。位於第十三對染色體 (13q32-33) 之G72/G30基因位址,可能是導致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 的遺傳因子。躁病發病約在二十歲初,鬱病發病年齡約在三十歲。若不加治療,躁病可持續三至六個月,鬱病症狀,可達六至九個月。

 

躁症藥物治療

情緒穩定劑為主,包括鋰鹽、帝拔癲、及癲通等等。後兩者雖為抗癲癇劑,但對躁鬱症之鬱或躁均有效。一般認為使用鋰鹽可達百分之七十左右預防發病效果。若是二年內發作二次以上,則考慮長期服用鋰鹽,有腎功能障礙或嚴重心臟病患者,不適合用鋰鹽治療。

 

躁鬱症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問題,同樣的也是患者排斥繼續服用藥物的主因。針對藥物治療最常出現的副作用,可分為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三方面。隨著病情受到控制,但卻影響了消化器官的運作,產生噁心嘔吐、腹部不適、稀便和體重增加的現象。病人可能會有手部發抖、或是心臟、心肺功能上的不適。另外還有可能造成輕微的認知障礙等。

 

恐慌症與懼曠症

恐慌發作-突然發生強烈害怕或不適感受,於十分鐘之內到達最嚴重程度, 症狀包括:心悸、出汗、發抖、呼吸困難、胸痛、噁心、頭暈、害怕失控、害怕即將死去、感覺異常、失現實感。懼曠症-擔心逃脫困難之情境,如坐公車、搭電梯、群眾或排隊中,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

 

強迫症

是焦慮疾患中的一種。可分成:單純強迫意念、單純強迫行為,和強迫意念合併強迫行為。年盛行率為1.5%,終生盛行率為1~2.5%。男比女多一些,也早一些出現,以青少年和少成年人較多。

 

具有強迫性意念(obsession)、強迫性行為(compulsion)常見的實例:怕髒不斷洗手、病態懷疑重複檢查、病識感、透過藥物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 強迫症的診斷診則為:

 

        強迫意念

  1.反覆持續出現的思想、衝動、或影像,此會造成明顯的焦慮和痛苦。

  2.此思想、衝動、或影像不僅是針對現實生活的過度憂慮而已。

  3.此人企圖忽視或壓抑這些思想、衝動、或影像,或企圖以某些其他思想或行為來

     將其抵銷。

  4.此人能理解這些思想、衝動、或影像是自己心中所產生的。

 

       強迫行為

  1.重複的行為或心智活動,此人感受到這是反應於一種強迫意念、或依據某些必須嚴

     格遵守的規則且必須執行。

  2.此行為或心智活動是為了避免或減少痛苦、或避免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境。

 

       強迫症的藥物治療:

          以抗憂鬱藥物為主;新一代抗憂鬱劑的藥理作用在於血清素再吸收的阻斷
          (SSRI),好讓神經細胞間隙的血清素濃度增加。利用高濃度的血清素,來調和尾核
          與額葉眶回的病灶,讓強迫症狀減輕。--約有五到七成有療效。

 

       強迫症的心理治療:

          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指導原則就是:「暴露不反應」。也就是跟強迫症狀共
          存,但是不隨著其節奏起舞。一般的焦慮在30分鐘之後自然消退。個案也因此 學到
          「不反應」也可以治病,焦慮升高到某一點後,反而會降的。

 

社會畏懼症

明顯而持續害怕一或多種情境,必須與不熟識的人相處或可能被他人細查;害怕自己可能將因行為失當(或顯露焦慮症狀)而招致羞辱或困窘;在此情境下, 幾乎必然引發焦慮;此人能理解自己的害怕是過度或不合理的。

 

社會畏懼症

過度或不合理的顯著持續害怕,其觸發是由於某種特定物體或情境的出現或是預期其出現;逃避或懷著強烈痛苦而忍耐;嚴重干擾此人生活或造成此人極度苦惱;可分動物型、自然環境型、血-打針-受傷型、情境類型、其他。

 

創傷壓力症候群

 

經驗到事件涉及死亡、嚴重身體傷害或身體完整性(實際發生或已構成威脅);此人產生強烈害怕、無助感、或恐怖感受。

 

有三大類症狀:1.創傷事件再體驗2.逃避及麻木3.警醒度增加。總期間不同,急性壓力疾患會有解離症狀。

 

廣泛性焦慮症

 

對許多事件過度焦慮及擔憂,至少六個月期間擔憂期比不擔憂期為長;發現自己很難控制此憂慮。

症狀包括:浮躁、易疲累、難保持專心、易怒、肌肉緊張、睡眠障礙。 治療

模式:藥物、心理治療、放鬆訓練。

 

經驗分享

接觸憂鬱症網友的陪伴心得:

 

1.剛開始接觸憂鬱症的朋友時,我自以為我理解這種狀態,我天真又自滿的以為只要
         努力的去幫助,身邊有憂鬱症的人就可以有所改善,我以為我理解他們手上的傷
         痕,我以為我理解他們說不想活著,我以為我可以聽著他們說想去死而不動搖。
         但我錯得離譜。

 

2.當我開始發現自己面對他們的痛苦完全無能為力時,我失控了,我開始憤怒、逃避
         、甚至用情緒性的言語威脅朋友不能自傷不能想死,有段時間很崩潰,甚至快要
         陷入一樣的狀態,並發現自己心底深處原來是如此的孤單。原來我在他們身上看

   見自己的孤單。
         

 

結束:

很感謝蔡老師為我們介紹相當多情感性疾患之特徵及處遇方式,雖然情感性疾患的處遇上容易面對到許多挑戰與困境,但只要我們持續增進自己的知識,並透過不斷累積的實務經驗,透過這些修正與改進這些實務經驗,相信未來我們一定能成為這些深受情感性疾患的個案非常重要的力量。

活動照片

 

講師講課

講師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