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自己-自己愛」自由書寫生命故事工作坊透過講師自由書寫的帶領,協助同學找到深度整理生命故事的方法,並使同學洞察自我意識與潛意識的連結,與內在自我進行對話。
首先,在講自己的生命故事之前,講師請同學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別人為什麼要讀?
2.值得講嗎?
3.講給誰聽?
4.故事精彩嗎?
接下來,同學能想一下何謂自由書寫,我們每個人是否都能「為自己而寫」呢?若能從學會講故事開始,也是一個不錯的起點。因為,惟有徹底瞭解自己,才能真正長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和風格。
「自由書寫」需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手不能停。
2.要具體。
3.不要控制(尋找真性情)。
4.不要思考(發現底層的想法)。
同學在書寫的過程中,會驚異地發覺:原來這就是一個接納自己的過程。這個自由並無限制,我們每個人都有寫爛文章的自由,寫作彷彿畫畫,誰說畫畫的人一定要成為畫家呢?我們當然可以為了「好玩」而寫,也可以為了「高興」而寫,甚至為了「不高興」而寫,為了「發瘋」而寫,為了「釋放情緒」而寫。在生命書寫的過程中,我們的筆和心都是自由的。
此外,詮釋觀點的不同,也會讓我們對生命有不同的見解與看法。故事的詮釋角度,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式:
1.客觀觀點:敘述者在角色之外,客觀看待這個角色,沒有提到這個角色的主觀狀態
。不知道這個角色的內心想法。換言之,敘述者只是在旁邊記錄所有對話和行動,
並沒有任何的內心戲。
2.第一人稱主觀觀點:敘述者本身是角色之一,可以進入角色(主角、配角、反派)
的內心。不過,缺點就是:到不了的地方不能寫,看不到的地方不能描述;敘述冗長
;其他人物只能從他們的外表、言語和行動來顯示;如果「你」不有趣,讀者很容易
感到厭煩。
3.全知觀點:這就好像是上帝一樣,敘述者知道所有人物腦袋在想什麼。每一個角色
的行動和秘密,對敘述者而言瞭若指掌。然而,缺點就是:觀點不斷飄移,很難令
讀者與角色建立親密認同感。
4.第三人稱有限全知觀點:這是最好用的技巧,因為,敘述者可以進入某個角色的腦
袋,但其他的進不去。可能是一個,可能是某幾個,作為觀點人物。讀者不用一直
轉換觀點。如果只選定一人觀點,則第一人稱的缺點他都有,
但卻可以講人物觀點以外發生的事。
講師帶領同學在每一個技巧的講解、學習之後,立即進行自由書寫與相互分享,同學彼此透過不同的詮釋觀點與每個人特有的書寫風格,看見自我的獨一無二。從自由書寫中,同學們不斷發現生命故事背後那個需要好好珍愛、用心疼惜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