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起源是來自導演的女兒,當時製作《怪獸電力公司》時,可愛的阿布就是以她為藍本,但經過十幾年,女兒已經進入叛逆的青春期,不再是那個時常笑口常開的小女孩。所以導演將大腦擬人化,大腦中所有負責感官的神經細胞都有人在負責傳輸訊息給人類的肢體,而且人到青春期時,都會經歷一段負責掌控「歡樂」與「憂傷」兩種情緒的負責人離家出走的狀況,導致情緒大亂……
主角萊莉因為父親工作的因素舉家搬遷至舊金山,要準備適應新環境,但就在此時,萊莉腦中控制歡樂與憂傷的兩位腦內大臣,樂樂與憂憂迷失在茫茫腦海中,大腦總部只剩下掌管憤怒、害怕與厭惡的三位幹部負責,導致本來樂觀的萊莉變成憤世忌俗少女。樂樂與憂憂必須要盡快在複雜的腦中世界回到大腦總部,讓萊莉重拾原本快樂正常的情緒……
(取自奇摩電影)
(二)電影賞析討論
子豪老師一開始向同學們解釋影片名稱意涵,Inside代表情緒的產生/來源,如大腦控制台的五種情緒(樂、憂、怒、驚、厭),而Out代表情緒的作用/功能。
老師與同學們的討論與回應如下:
1.不同情緒的作用(關於電影中片段印象深刻的部分?)
(1)樂樂:帶來歡樂、可以感染、正向思考、做白日夢(幻想快樂)、情緒中重要的角色。
(2)憂憂:手很賤、怕麻煩、安慰彬彬、感同身受、哭完能重新開始。
(3)怒怒:可以保護自己、可以衝動做一些事但不一定是對的、遷怒別人、罵髒話。
(4)驚驚:害怕、焦慮、想太多、想辦法讓自己不明白、可以保障自己安全。
(5)厭厭:討厭花椰菜、討厭班上一些同學、可以避開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
(6)老師的想法:每個情緒都十分重要,皆具備不同功能,缺一不可。
2.我們是情緒的主人嗎?還是反過來呢?
(1)一半一半,例如:想掉眼淚時可以忍、很生氣到忍不住就暴怒。
(2)情緒控制人,會因著年紀而漸漸可以自我控制。
(3)情緒先來,可先將其壓抑,再自己控制情緒。
(4)老師的想法:我們與情緒合作的程度與我們本身的成熟度有關。
3.有效因應情緒的方式:尋找適當的管道抒發情緒,關鍵在於適當的行為、適當的時機、適當的人。
4.結語:珍惜自己的情緒。
活動照片
 |
 |
講師自我介紹 |
講師介紹電影名稱 |
 |
 |
學生討論電影問題 |
參與者分享 |
 |
 |
參與者分享 |
參與者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