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作忍?

 

陳雯玲


人際互動時的潛在規則無所不在,因為自己曾經碰壁過或受益過,因為凡走過必留下蹤跡,或者是經驗就是用時間累積而成的。以前的我會用自己隨意的方式對待別人,有時會被刺傷,但是隨著歲月增長,我發覺有時候用別人喜歡的方式來對待他人,往往在人際溝通上是有益的,或許有人會認為都用別人的方式不用自己的方式,不是會失去自我嗎?失去自己的想法就像是浮萍一般,而隨波逐流嗎?但我卻認為是有容乃大,吃虧就是占便宜喔!!!凡事不和他人計較對與錯,不是就能減少紛爭嗎?如果十年後再來看當初你曾經非常介意的那件事,現在的你還會在意嗎?如果答案是是的,還會在意的話,那我認為這十年來,還在意的那一個人已經背著重重的石頭十年了,還捨不得放下來,也就是還不放過自己呀!!在人生的旅途當中,有多少的事情需要在意,就有多少顆石頭背負在身上,想起來就好累。

 

我女兒小學的老師教導他們真正的幸福即是「不批評、不抱怨」,這小小道理在一個小學生的心理是非常容易被接受的,但是在成人的心靈世界裡,為何就是無法容納呢?我覺得孩子擁有那一種無可取代的赤子之心,是成人世界裡應該要認真的去挖掘出來的,世界的混亂大多來自於溝通不良,處處製造根本不值得接收的訊息,但是凡夫俗子的我們卻信以為真,甚至還奉為真理,想想還蠻可悲的。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深深被世人所崇拜,我喜歡在當時的學習環境之下,老師與學生是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彼此在尋找「真理」的真正的意義,以及人生的目的為何?當時的教育並沒有製造更多爭權奪利的人,而是培養更多對追求永恆不變真理的學者。

 

對於生活哲學,這是我欲追求的境界。因為我經常因為一點小事情,甚至根本是微不足道的問題,心情就有如火山爆發一般,情緒一發不可收拾,戰火就此開打。而且現在的我只會對我最親近的家人吵架,不太會和朋友吵架。我因為要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不願意傷害朋友,但是卻把情緒遺留,回家後對自己最親愛的家人發脾氣,真的很不值得,也不應該再發生。

 

吵架也會留下後遺症,甚至對孩子造成幼小心靈的陰影,殘留不美好的記憶,如果依據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的理論,早期經驗是會影響未來的人格發展,形成潛意識的一部分,因為潛意識大多是痛苦的或失意的。因而發展出一些防衛機制,但是防衛機制雖然可以使用,卻是比較多消極作用,較少積極作用。所以為了孩子美好的未來,我和先生如果要吵架就必需要忍耐,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者說明我們是在溝通,只是「聲音比較大聲」而已,並且教導孩子雖然爸爸媽媽「大聲的溝通」,但是我們都有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不再壓抑在內心,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

 

如果在孩子面前吵架,他們幼小的心靈,就像海綿一般,會模仿父母的不良行為,如:怒罵對方、動手動腳、破口大罵等等,孩子模仿後也會複製其不良行為,繼續對待他們的另一半或影響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