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是一種美好的選擇

 

文/胡瑋婷諮商心理師


有沒有那麼一段關係或一件事情,讓你耿耿於懷?始終無法忘懷,它如同大石頭重壓在心裡,也可能如骨鯁在喉般的難受。有時是某個人帶給我們的傷害,使我們感到憤怒與不公,即使事過境遷依然恨不得採取各種手段進行報復,有時則是某件事情讓我們自責不已,縱使已得到對方的諒解,但我們仍舊難以寬恕自己犯下的錯誤。如此一來,長期無法寬恕所伴隨而來的情緒壓力,研究發現不僅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狀態與人際關係等等,因此若我們能夠選擇寬恕,對我們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將會帶來更多的好處。

 

Dr. Worthington認為寬恕有兩種型態,一是「決策性寬恕」指一個人決定不採取報復行動,放下許多憤怒與不滿的情緒,決定原諒傷害自己的人,此型態可以調解與修復關係,比如你是否曾經與好友彼此分享秘密,並請對方不要向他人透露,結果他卻四處向人揭露秘密的經驗?雖然心情很難過與生氣,但仍然決定試著不採取報復他的手段,也將他的祕密公諸於世,或是其他傷害對方的手段等。另一種型態是「情緒面寬恕」,是用以正向的情緒(同理、憐憫、甚至是對關懷者的愛等等)取代負面情緒(憤怒、難過、受挫等等),可以減低我們的壓力反應,此型態可以避免我們一直反覆思考而延伸許多負面的情緒,而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許多研究顯示這是促成療癒的有效方法,比如吳秀菁導演拍攝紀錄片《回家》裡,記錄了一樁台北KTV的縱火案,最後死者的母親原諒了縱火犯,並且把其當作自己的兒子在照顧與對待,給予愛與關懷。

 

2015年的寬恕實務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Dr. Worthington也提到REACH的寬恕模式的五個步驟,在這裡也提供給大家練習與嘗試。

 

一、回溯受傷事件(Recall the hurt)

當我們受到傷害時,很自然地會感受到各種不同且複雜的負面情緒,如恐懼又難過,或者憤怒又受挫等等,而這些情緒會主導我們的心情不斷重新解讀並微調故事情節,更將強化我們對傷害的感受,讓我們難以看見事件的原委與無法實踐寬恕。因此在回溯受傷事件時,須真實地回顧受傷事件的具體細節,盡量使自己放輕鬆且不帶任何情緒的回想,如此可以幫助事件重現。

 

二、同理行為傷害者(Empathize with the one who hurt you)

我們把注意力擺在傷害我們的行為者,思索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與想法,甚至是傷害人後可能有的情緒,這非要我們合理化行為者帶來的傷害,而是從他的角度去更完整的解讀整起事件經過。從這理性的思考過程,可以幫助我們釋放負面的情緒,也較能夠放下對行為者的負面情緒。

 

三、給予愛的禮物(Altruistic gift of forgiveness)

請回憶生命中其他曾經原諒我們的人,他們付與我們愛與寬恕的禮物。想一想,在自己還不夠成熟時,曾無意帶給誰傷害了?也許是與自己最親近的人,也許是自己的同學、朋友,他們是如何原諒我們的行為,又是如何用真誠的心愛我們。此刻,我們也可以選擇將這愛與寬恕的禮物,原諒並祝福那些曾經傷害我們的人,如此我們的內心也逐漸會得到安慰與平靜。

 

四、承諾寬恕(Commit to forgive)

寬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此當我們決定寬恕時,必須要是十分的慎重且重視這個決定,可以的話擬一份「寬恕允諾書」,並朗讀給信任的朋友,說明自己正在努力經驗並實踐寬恕。

 

五、堅持寬恕(Hold onto forgiveness )
決定寬恕固然困難,而能堅持寬恕更加困難,所以最後一定要記得「寬恕」的重要性,並且相信寬恕會帶來美好的未來。如果決定寬恕後,仍然出現許多「負面的情緒」時,可以再複習寬恕的五個步驟,加強自己寬恕的決心,並善待與管理自己的情緒,朝向美好的人生。


寬恕如此重要,但卻也十分困難,此時就會有人問:「對方帶給我們這麼大的傷害,我們一定要寬恕對方帶給我們的傷害嗎?」其實不然,寬恕只是一個人生的選擇,就看我們如何選擇與決定要過什麼樣的人生,若我們選擇寬恕與原諒時,必須經歷回溯過往受傷事件,才能再給予重新的解讀與不同的情緒感受,這雖然是一條很艱辛且困難的路途,但卻著實是朝向美好人生的道路,而選擇不寬恕與原諒,是一條看似輕鬆簡單的平路,然而伴隨著我們的是一連串的負面的情緒,並且是一條無止盡的緩升坡,當我們乘載著各種壓力前行時,只會讓我們越來越沉重,容易越走越無力與疲憊。


參考資料:2015寬恕實務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