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彷彿看見自己多麼渴望躺進手掌心裡,感受著寧靜的氛圍,就這樣安穩地睡著,與自己在一起……」。
於是,我把這個畫面,畫進了「圓」裡。一直以來,在「圓」裡畫畫,是我記錄生活的習慣,過程中,我不僅能夠自由的表達出我的情感與想法,同時,「圓」也像一面鏡子,讓我看見自己。
在圓裡作畫,就是曼陀羅創作。曼陀羅,來自梵語的「Mandala」,源於印度密宗。在宗教的觀點裡,視曼陀羅為一種修行或是世界的縮圖,且依著對靈魂的詮釋有著「時間紀錄一切」的意涵,現今曼陀羅泛指圓形構成的圖形。西方心理學家榮格,透過自己創作曼陀羅的經驗,發現在圓裡作畫能夠反映自己的心境及探索潛意識的素材,並有助於統整失序的心靈,因此便將曼陀羅創作過程應用於心理治療中。
對我來說,曼陀羅是個安全的小空間,讓我和內在小孩相遇,看看他的模樣,聽聽他說話,有時候用具象的畫面呈現,有時候只是抽象的線條或色塊,無論是什麼形式,作品均無關美醜好壞,著重的是過程,讓自己自在表達,用「畫」與「話」來疼惜自己。藉由創作的專注,有助於帶領自己達到放鬆與紓壓的境界,透過創作的持續,則可在歷程中,發現自己的轉變,更瞭解自己如何過生活。
創作完畢後,我花了一些時間,透過書寫,與名為《憩》的曼陀羅對話:「親愛的,這些日子辛苦了,似乎在忙碌中忘了照顧自己,我看見你的努力,也感受到你的疲累,這些我都知道,也心疼著,現在,讓我來陪伴你,在心中允許一個空間,就這樣好好休息吧……」。
從曼陀羅繪畫中,總能讓我卸下情緒的負擔,雙向的與作品交流,讓我更靠近自己,也是我用來愛自己的方式。曼陀羅的創作形式很自由,可以選擇任何喜歡的媒材,在創作前,給自己5-10分鐘的時間靜心,接著任憑直覺在圓裡作畫,放下評價,專注於過程,完畢後記得為曼陀羅命名及文字書寫。
讓我們一起在「圓」的旅程,照見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