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概念化與介入策略


開場

課程一開始時,講師拿出一個由牛皮紙袋裝著的物品,並希望成員們猜測袋中裝著什麼東西。講師希望透過此遊戲讓成員們去體會個案概念化的形成,便是一個形成對個案的假設,並持續聚焦與驗證的過程。

 

課程主軸

講師利用課程前段講述個案概念化的理論基礎,並以個案概念化模式架透圖為核心,逐步串起每一個重要的部分。以下簡述課程概要內容。

 

壹、個案概念化之基本概念簡介

  1.          一、個案概念化的意義與系統(賀孝銘, 1999)
  2.          二、個案概念化的重要性
  3.          三、個案概念化的能力結構(賀孝銘, 1999)
  4.              (一).「正確性」(accuracy):是指參與受試者所呈現的「個案概念化」內容與錄影帶中之當事人
                         所呈現的情形是否相符。
  5.              (二).「精細性」(elaboration):是指受試者所呈現「個案概念化」內容的詳細程度與精緻情形。
  6.              (三).「多元性」( multidimension ):是指受試者是否可由多種資料來源對當事人形成多元向度的
                           看法。    
  7.              (四).「聚焦性」(focusing):是指參與者所呈現的概念能充分地聚焦於當事人的關鍵要素的程度
                          ,聚焦性愈佳,受試者所呈現的概念愈能掌握重要的或核心的關鍵,而忽略無關的訊息或
                           資料。
  8.              (五).「統整性」(integration):是指參與者對八個評分內容向度之所有概念統整的程度。
  9.           四、個案概念化的內容(賀孝銘, 1999)
        1.               (一).當事人的問題:包括「求助的主要問題」、「當事人對自己問題的看法」、「當事人所呈
                               現各個問題間的關聯性與一致性」及「希望處理問題的先後順序」等四個細項。
        2.               (二).當事人問題的演變:包括「問題出現的時間、頻率、強度與持續度」、「問題的形成與發
                                展」、「曾嘗試的解決方法與其結果」、「問題對當事人造成的影響」及「問題產生的附
                               帶效益」等五個項目。
        3.               (三).當事人的求助原因:其細項包含「引發當事人求助的起因」及「希望達成的求助目標」
                               兩個項目。
        4.               (四).與當事人問題的相關因素:此向度概念內容包括的項目最多,有「個人背景屬性因素(性
                               別、年齡、排行等)」、「生理因素」、「 人格因素」、「早期經驗」、「認知因素」、
                             「情感因素」、「行為因素」、「人際因素」、「環境(家庭、學校、社區等)因素」及「
                               阻力與助力 (包括環境與個人) 」等十個細項內容。
        5.               (五).當事人目前的功能評估:本向度之概念內容包括「整體的心理、社會及職業功能適應狀況
                               之評估」、「精神異常、人格異常或心智發展障礙之評估」及「心智功能受醫療經驗及藥
                               物使用影響之評估」等三個項目。  
        6.               (六).對當事人問題的判斷:包含「對當事人問題的假設」、「對當事人問題的診斷」及「對當
                               事人問題判斷的理論取向」等三個項目。
        7.               (七).諮商計畫與策略的形成:其細項包括「諮商目標」、「諮商策略」、「諮商技術」、「諮
                               商介入步驟」及「轉介的評估與進行轉介」等五項。
        8.               (八). 對諮商計畫實施的預估:最後一個概念內容向度包含「當事人在改變過程中可能的進
                                展」 、「當事人在改變過程中可能的助力」、「當事人在改變過程中可能的阻力」及
                              「預期 改變的結果」等四個項目。

 

貳、個案概念化之策略或訓練方式

  1.          一、一般教學模式
  2.              (一).教導個案概念化格式
  3.              (二).個案呈現或個案討論取向的團體督導模式
  4.              (三).角色扮演法之個案討論模式
  5.        二、諮商督導模式
  6.              (一).Biggs之個案呈現取向督導模式
  7.              (二).Bernard的區辨模式
  8.              (三).Holloway的系統模式
  9.              (四) Stoltenberg的統整發展模式
  10.              (五).Blocher的認知發展法督導模式
  11.              (六).Neufeldt、 Iversen 與Juntunen (1995)所發展促進諮商員個案概念化的督導策略
  12.              (七).蕭文、施香如的「循環發展模式」
  13.      三、認知居向模式
  14.             (一). 概念構圖法(concept mapping)
  15.             (二).系統發問法 (以適應行為系統或諮商理論系統進行序列發問)
  16.             (三).解決問題取向的教學策略
  17.             (四).倒金字塔捷思法
  18.             (五).譬喻圖示法
  19.             (六).階段性認知策略的教學模式

個案討論

由提案人進行個案報告,並由講師以此為基礎進行個案概念化的應用與解析。

 

 

兼任輔導教師知能研習:「個案概念化與介入策略」研習

活動照片

 

學員進行報到 學員進行簽到
活動開場 講師回應成員提問

講師講解個案概念化的實務運用

主任頒予講師感謝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