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肯定,綻放自我的天賦

 

文/曾怡渟

 

這次的活動是由輔仁大學一位心理劇的老師所帶領,以肢體活動和接觸為主,和以往的工作坊相當大的不同,這讓我有更多的體驗。

 

一剛進入團體諮商室時,老師就請我們找一張符合當下心情的卡片然後找三個夥伴,用老師準備的各種布料加上四個人的心情卡片,以肢體拼湊出一個雕像,雖然搞得大家一頭霧水,但是我覺得是用一種不同的方法來分享當下心情,是一個很特別的方式。

 

其中一個活動是老師要我們三個人一組,一個當說話者,另一個當替身〈說話者內心的自己,不能說話或是有任何回應,只能凝視著說話者〉,第三個人當旁觀者〈觀察說話者和替身的狀況〉,而說話者必須對替身好好地說自己想和自己說的話。這對大家來說都很彆扭,明明那個替身就不是自己,卻要對他說那麼多心裡話,怎麼可能呢?但是這讓我體會到,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好好聽別人說話,常常打斷或是添加自己的想法,使他人無法真正傳達他想說的事情。這使我反省許久,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認真地傾聽自己,但是自己又做到多少?那有什麼理由要求別人做到呢?人是要互相尊重的,不能一味的自私自利,這會讓自己損失很多的朋友。

 

在上午的最後一個活動中,老師要我們想像自己變成自己的爸爸或媽媽,準備要迎接一個生命〈自己〉的到來。聽到這裡,我眼淚等不及老師把活動說明敘述完畢,瞬間奪框而出,久久不能自己。在我離開淚水後,思考了每個生命來到這世上的種種一切,每個人的誕生不一定是像童話故事般那樣的備受期待,可能是父母不小心懷孕、為了某種宗教迷信、為了長輩的傳統觀念……,使得這個生命來到這個世上,生命沒有選擇家庭的權利,只有任原生家庭擺佈的命運,除非這個生命長大後離開家裡自力更生,安排規劃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走出悲傷的過去不再自艾自憐,才有可能過得悠遊自在,不然就會一直被困在過去,無止盡的卡在原地無法前進。

 

在下午的活動,老師在教室裡的幾個角落放了一些抱枕,而每個抱枕都是一個領域,譬如說家庭、友情、學業、其它,讓我們選擇自己在哪方面是受人肯定的,還有哪些方面是自己認為比較不足需要再多加強的。在選擇自己不足的時候,很多人選擇了其他,而這時候的其他被賦予了新的名字──每個領域,大家都覺得在每個領域都有做不好的地方,希望可以加以改進。這讓我想到俾斯麥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沒有障礙,人還有什麼可做的呢。」就是因為有這些障礙和困難,我們才會成長、茁壯,但在這之前可能都需要披荊斬棘,弄得自己遍體鱗傷,不過這些都是人生必經的路程,悲觀地看待這些難題,不如微笑、勇敢地接受且面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