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思考

 

文/蘇建銘醫師(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醫師)


由於在精神科專科醫院服務,因此,我比別人有更多機會,對於這些病人的內心世界多幾分了解。

 

有一次,一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氣地告訴我說:「我要回家召開家庭大會,因為我覺得家人一直連結外人一起來欺負我。」那時,我先同理其生氣痛苦的感受後,與他共同回顧他的這一生,發現他並非一直都是這樣不快樂的,至少他在小時候是很快樂的。在經歷多次的回憶並且重現童年歡樂時光後,對方才驚覺自己似乎是生病後才變成這樣痛苦的。他更進一步地覺察到,造成他自己不快樂的最主要來源,其實是他總將別人一句負面的話語牢牢套用在自己身上。我再次用肯定的語句回應他,說:「即使你生病了,不過,你有沒有發現,幾天前的你也還是有這樣的能力讓自己快樂的啊!」經過我協助他回顧他自己的成功實例後,他很高興地笑了,並且不好意思地說:「我現在覺得家人對我很好,我不想再召開家庭大會了。」這是病人的自我覺察,他告訴我:「很多我們內心的認知與感受,常常不如我們想像中那樣地客觀。」而我也因此聯結回想到自己過往的類似經驗。

 

我曾聽過一段對話錄音,我記得第一次聽到的內容,是老師對同學說:「因為你沒有這經驗,所以我才說出來。」不論我聽過幾遍,都得到了同樣的理解。然而,隔了幾天後,我再度聆聽錄音內容,竟然發覺錄音內容變成:「因為你也有這經驗,所以我才說出來。」這個問題似乎不在是「沒有」與「也有」之間的差別,而是我聽這段對話的心態有所改變了。當我第一次聽到這段對話時,覺得老師說得很深很好,自己也認為自己聽得懂,並且認為其他人可能不一定聽得懂,因此,我不知不覺地認為該名學生可能是沒有經驗的。不過,隔幾日後,當我第二次聽到這段對話內容時,由於我自己正在反省一些過去曾做錯的事,也從中對於該名學生的智慧深感佩服,因此,那段對話內容聽到我耳裡,就自然而然地完全不一樣了。

 

我從病人身上得到的啟示,反而可以用來自我反思,而藉此更加了解自己。我們每個人看待外界的觀點,通常也會隨著內心狀態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一方面固然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見解與感受,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朝向正向的觀察角度多做練習。當內心正向的感受比重大過於負向的感受時,外在的世界也會隨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