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講師/黃怡禎諮商心理師


根據國內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於2005年所做的「大學生主觀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這份調查抽取國內43 所大學及獨立學院進行施測(有效問卷5,950份),結果顯示24%大學生憂鬱情緒嚴重至需專業協助。

 

雖然相對的,沒有憂鬱情緒困擾的大學生仍佔多數,但從正向的觀點思考,沒有憂鬱情緒困擾的大學生,卻也不一定等於享有幸福的生活感受。過去心理學研究雖然致力於了解憂鬱、焦慮、心理失調等徵狀,但解決人們的不幸仍是不夠的,有更多數人渴望的不只是遠離困擾,而是能夠享有更幸福與更高品質的生活。Ryff和Keyes(1995)的研究指出,包括自我接納、正向的與人關係、獨立自主、環境征服、生活目的、以及個人成長,這些都是重要的正向心理機能,與個人幸福感具有關聯。

 

一位心理學家布芮尼‧布朗在一場TED的演講中提到(演講名稱:脆弱的力量,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fE12Npt7k),他的研究顯示了兩個重點:第一,我們先天就有連結的需求。很多時候我們容易將交談和連結混為一談,連上網路不代表就會有人聆聽我們,或者我們就會被理解;第二,對大多數人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相信現在,相信眼前這一刻的自己,是有價值的。價值沒有先決條件,我們不會看著小baby說,你要長得好看我才會愛你。因為你是個生命,你就有價值。

 

每個人都應該具有承認脆弱的勇氣,情緒是整體的,沒有選擇性的情緒麻木這件事情,當我們麻痺了黑暗的情緒,對於正向情緒也會無感。熱烈的愛一個人、全然相信一件事情、全心的投入新生活,沒有人能擔保一定會幸福-這些都有受傷的風險,也難免痛苦。因為我有愛有真心,所以會痛是必然。而痛被聽懂了,被疼惜了,也就,不那麼痛了。

 

隨堂小作業

隨堂小作業 →找三個人(簡單篩選,誰在半夜三、四點打電話給你,你會願意接電話,反之亦然) 。 →問他以下的問題

(1)我什麼事情做得最好?

(2)我如果不做什麼事,太可惜?

(3)你最想和我一起完成什麼? →最後,請務必要對這些人有所回應喔!

說說你的感謝,謝謝有他在,很開心聽到他的認真回應……等等。

推薦書籍

不完美的禮物:放下「應該」的你,擁抱真實的自己

 

活動照片

 

【生命教育】講師播放「脆弱的力量」讓同學找尋自我接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