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真好—訓練正向思考

 

方嘉琦/諮商心理師

2008年上映的《我的藍莓夜(My Blueberry Night)》這部電影,不曉得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女主角伊莉莎白因為男友移情別戀而黯然神傷,於是決定展開一段旅程去改變自己、揮別過去,她在很多不同的地方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們,例如充滿詩意的咖啡店老闆、深愛妻子的酗酒警察、漂亮賭徒等等,透過這些人,伊莉莎白彷彿覺察不同的生命意義並重新開始探索自我,最後撫平悲傷,重拾勇氣去追尋下一段戀情。雖然故事劇情簡單,但也因此更容易在我們的內心激起共鳴,我非常喜歡伊莉莎白最後在信件裡的一段話「這幾天,我學著不要相信別人,但我很高興我失敗了。人生苦短,不值得我們浪費在擔心別人的暗算上。我們應該學著放手,期待更美好的事情。我也瞭解到,有時我們把其他人當成鏡子一般地倚賴,讓他們去定義我們,說我們是什麼人。有趣的是,我在每一個人身上看到的卻是不同的反射,但每一個反射都使我更愛自己一點。」

 

我發現在充滿競爭性的社會底下,不論是對待別人或自己,優點似乎很容易被視若無睹,缺點卻可以被快速的無限上綱。很多個案來談困擾常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他們的眼睛如同被打了一種很神奇的毒藥,變得只能看見自己的缺點,完全看不見優點。諮商領域的後現代主義常說「正向思考能力」,我覺得這種能力是一種意願的養成,我要不要選擇樂觀的想法、我願不願意去正向思考,一旦我選擇正向思考,慢慢的做、慢慢的練習,最後才能養成正向思考能力,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並將其落實在生活中,也才能夠在不同的人身上看見更愛自己一點的反射;但如果沒有試著去培養這種意願,正向思考能力是很難發展出來的。  

 

換句話說,跳脫負面框架要如何做到呢?以下幾點思考關鍵來幫助我們做改變: 

 

關鍵一:區隔自己與問題

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單純順遂,偶爾會經歷一些挫折、無法總是滿足他人期望,在遭遇這般打擊的時候,會批評自己、責怪自己、覺得自己人際關係不好、甚至覺得自己一無事處、不喜歡自己等等,但這些問題真的「等於」自己不好嗎?事實上是「人際關係」不好、是「領導技巧」不好、是「情緒管理」不好,而不是「我」不好。如果能做這樣的區隔,在心理層次上便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也比較能跳脫負面想法。

 

關鍵二:練習正向的語言

語言的力量是很驚人的,一旁爭吵不休要求陪他玩的小朋友,十句「不要吵,等我忙完」都比不上一句「我相信你是個很有耐心的孩子,可以等我把這件事做完嗎」。諮商領域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有一觀點認為「問題症狀亦具有其功能」,即指某些問題表徵的呈現是個人為了去滿足其需求,例如小孩打架鬧事,是希望忙碌的父母親可以多關愛他,換言之,每一種負面抱怨背後必有其正向期待,若能探索正向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用正向的語言跟自己或他人對話,便能漸漸培養正向思考的能力,例如批評自己考試考不好時,試著調整語言成希望自己可以考好、希望自己更用功;當抱怨自己很胖很醜時,試著調整語言成希望自己可以更有自信、我應該更愛自己一點……久而久之,正向的語言便會在我們身上發揮效益,開拓我們正向的視野。

 

關鍵三:具體化正向期待

 

有些正向期待是很廣泛且抽象的,甚至是無法滿足的,我們須嘗試具體化或更為精緻的去探索正向期待,才有可能遠離負面泥沼。例如我嫌棄自己胖,表面上需求好像是希望自己變瘦,但進一步探索發現我主要是想交到多一點朋友,我欠缺自信和人際溝通能力,因此我真正需要的其實是加強人際溝通技巧。改變自己真正需要改變的,而非讓自己在迷霧中碰壁,才能愈來愈瞭解自己,愈來愈愛自己。

 

關鍵四:定期做「身心靈投資」

 

正向思考,其不僅是種能力或意願,我覺得它同時是一種生活態度。現代社會生活步調極為快速,新聞報導為求收視亦極為負面,大部份的我們生存在這樣的社會下,選擇汲汲營營努力前進,容易忽略充實身心靈資糧的需要。定期的自我照顧,也許是看場電影、運動健身、又或者是報名自己有興趣的課程充實心靈, 不論為何,品嚐生活樂趣有易於搭起正向思考的橋樑,適時讓身心靈獲得休息。「再忙,也要與你喝杯咖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