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自己嗎?

 

張港明/社工師

接受邀稿之後,我一直在想要怎麼寫有關於本次主題的文章。我想了好久,一下子動筆,一會兒又停筆,遲遲沒有辦法決定要分享哪些部分。因為,我覺得單純分享主題的內容,可能同學網路上GOOGLE就可以查到很多有關於自我探索與人際關係的文章。於是,我一直不斷思索我所能著墨的點究竟在何處?

終於,我想到了,以這個時間點來說,我們有許多同學最近剛好要畢業,面臨畢業,同學們就會開始想要找工作,或者進修深造,或者參加國家考試等等。我自己武斷地想,也許很多同學會面臨一些抉擇。這個抉擇點的應對,就可以和此次主題緊扣了。

 

最近,因工作上主管職位的關係,我收到一些應徵工作的履歷表,我發現有些人除了對於自己的介紹不是很清楚之外,連對於要應徵工作的機構也不太認識。我在想我們念完大學不太可能連基本的能力都沒有,如果我們真的不了解自己,那麼我鄭重地推薦同學,抽一天空,想一下一天24小時中,自己在哪一段時間頭腦是最清醒的,我們就利用那一段時間靜下心來想一想,或許也能稍稍靜坐思考一下。

 

我們可以假裝我們自己正坐著時光機,讓我們姑且來回想一下自己從小到大,從唸書到畢業。例如:我是哪一些學科不錯,也許我是演講報告不錯,或者我是運動體力佳;此外,我有哪些狀況不好,是不是碰到陌生人容易緊張,或者面對壓力會焦慮。有些人會用優劣勢來了解自己,但也有人會用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來分析自我,如果能作深刻的思考,我想基本上認識初步的自己應該是沒多大的問題。至於佛洛伊德說的那些本我、自我、超我或者其他方式的自我探索,有時間的話,就多一點嘗試,對自我多一點了解,這些都對自我探索有很大的助益。

 

初步認識自己之後,接下來便要試著去認識所應徵的機構與機構的服務內容,兩相對照一下,就可以分析自己想做什麼?有沒有能力做?願不願意投入等等;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想看看,機構又有可能會需要我們來做什麼?機構的服務有沒有我們想學習的?如果契合度越高,當然工作起來也就會更開心。

 

此外,『能力』的解讀,也可以給我們一些反省與反思的機會。能力包括我們所學的知識、經驗夠不夠,還有就是別人給的評價的綜合。當我們念完書、大學畢業後,我們的學問大致上夠了,就只有差在經驗稍嫌不足。但工作一陣子之後,與同事的相處,與長官的相處,這些人際互動就會變得相對重要。因為,工作這回事,原來不只是要把事情做好,還要把人做好;因為,同事與長官對你能力的解讀也很重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