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案件諮商專業人員之角色任務」工作坊

講師:黃雅玲/諮商心理師


* 性侵害及性騷擾案件大專輔導人員之角色定位與任務

成為被害人及加害人評估、輔導的專業角色外,還有司法通報、資源連結,以及協助及教育家長、學校行政人員之角色。

 

* 受性侵害學生的初步辨識

如不願與成年人的目光接觸、陰部有特異分泌物、拒絕別人幫他換衣服、眼神呆滯、表現孤獨及不悅、惡夢、過度早熟:在言語行為上,常涉及「性」成分、情緒不穩定、過量手淫的傾向及不正確的性知識、過度黏人、身體界線不清、多重性伴侶。

 

* 性侵害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情緒方面:受害學生會有焦慮、恐懼、混亂、罪惡、憤怒、憂鬱、失落感及悲傷等。

反應行為方面:受害學生會出現行為退化、退縮、衝動及強迫性的行為或習慣。

對於性徵化的行為,可能會有兩極的反應,一是對於性活動過度好奇,另一種行為則是剛好相反,兒童排斥任何型態的身體接觸。

 

* 與被害人諮商時的特殊主題

貫穿會談歷程的主軸精神:自由感、掌控感。

自我概念部分:有關我的「崩解」、低自我價值感、對身體的焦慮、過度成熟/女性化或退化、被背叛(信任及辨識能力被迫壞)、自責。

情緒部分:害怕被關注或渴望被關注、憂鬱、無助感 (尤其是家庭內亂倫更懼)、害怕、情緒漠然或情緒混亂、失去(失落)。

人際部分:身體界限、害怕男性、認同加害人。

創傷反應:影像重現。

秘密化:我有很多秘密,尤其是家庭內的受暴力感覺。

出庭協助。

 

* 評估的倫理議題探討

成人懷疑學生是否遭受性侵,需要你幫忙問……。

誰的需要?誰的委任?目的及用意為何?

如何與個案進行評估?

是評估心理創傷還是評估事實(評估內容,有無先後順序)?重視多元及多方面評估。

訪談時學生語言資料、訪談時行為表現資料、訪談時情緒反應資料、學生成長史、學生家庭互動資料、生理檢查、家長會談。

當你接一個性侵害學生時你需要考量:

目前的法律程序?

是否需要出庭?何時?(要幫助學生做出庭準備。)

學生目前在新環境的適應如何?如何幫助照顧者了解案主?

 

* 校內及校外團隊合作-思考

學生的最佳利益及最小傷害。

資源間的聯繫。

    保密。

 

(以上資料摘要自「黃雅玲/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案件專業人員之角色任務」講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