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開出一朵花 - 找尋個人內在力量

 



       我們身而為人,從母體出生的那一刻起,都是用什麼樣的情緒來迎接我們自己的誕生呢?其實,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先天地都會「哭」,而「笑」似乎是靠後天學習而得的,因此,若就此推論,快樂似乎是可學習的。然而,如何給予自我正向激勵,對於忙碌緊張的生活而言,顯得格外重要。其實,我們不一定需要高標準地自我要求,畢竟沒有人能做到十全十美或十項全能,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能力學會如何讓自己更好,舉例來說,如果我們今天有機會上台演講,但認知到自己的記憶力不太好,這便是一個很好的自我覺察,因為,如此一來,我們便有機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改善我們有關記憶力不太好的事實。所以,我們可以事先做好PPT來幫助自己,也讓聽眾透過PPT,更有清楚的概念思考,這樣豈不一舉兩得嗎?  

       快樂是一種情緒,而這樣的情緒是來自於我們對於外在事件的解讀或選擇,亦即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會對於所發生的事件賦予意義,然後經由我們的個人價值評估和主觀經驗,因而產生情緒。正因如此,我們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即使發生同樣事件,然而,在不同人身上,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例如,若有人在演講中睡著,講者應如何正向看待這件事呢?我們可以這樣想:我們能有能力幫助聽者在演講時睡一頓好覺,表示大家在聽講的過程中是放鬆的,這對講者而言,不也是功德一件嗎?  

       快樂情緒從何而來呢?有時需經他人給予,但有時卻可以由我們自己創造。試想,哪一種快樂比較持久呢?快樂的鑰鎖應在他人身上還是自己手中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給自己的正向情緒開個戶頭-滿足感的戶頭,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在需要的時候提領,而不致於讓自己的情緒感到匱乏。我們都誤以為憂鬱症患者無法快樂,其實,憂鬱症患者並非沒有辦法感覺到快樂感受,憂鬱只是因為他們無法將快樂維持或持續太久罷了。  

快樂與不快樂

       有些人認為快樂是先天的,是與生俱來的,快樂也和遺傳或基因有關,這樣的說法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事實上,快樂能藉由拓展我們的思考方式,來改變我們的行為。當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時,通常會慌亂地以為無路可走,但只要用心發現,其實我們會找到很多的解決方法,來協助我們有效克服困難。正向情緒也能藉由拓展視知覺來發現生命中的美好,例如:我們是否曾靜下心來,用我們的視覺看見靜宜之美呢?  

       若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正向的人較願和其他人交流、互動,也能有較好的人際關係,在人際的戶頭裡,正向的人應是存滿寶藏的,而人際關係互動良好,亦有助於提昇我們的正向情緒,產生正的循環。  

       或許我們在心底會有一個疑問:負向情緒是不是不好呢?好與不好,端賴我們從何角度切入觀察,畢竟,恐懼、悲傷、難過等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和環境抵抗,這在遠古時期,是人類與大自然對抗博鬥的自然反應,呈現備戰狀態,能使人類自我保護而不致受傷、滅亡。只不過,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我們需學習轉化,學習讓負面情緒得到適時的宣洩,為負向情緒畫上停損點。而正向情緒的產生,亦能幫助我們減少負向情緒。所謂的正向,用現代流行字眼來說,就是「自我感覺良好」,這一類人通常對自己有較高的評價,也比較會根據過去正向經驗處理現在棘手的困難。  

為什麼要快樂   

        我們會習慣性地在生活中多所埋怨,而這些抱怨,大多會將錯誤推給他人,但我們往往容易忽略「我好你也好」的概念,若一切從「我」為中心出發點,我們學會自我照顧,學會正向看待所有人事物,再進而推己及人,正向不也可以向外擴展嗎?

        為什麼要快樂呢?因為快樂可以幫助我們:

       1.儲存資源: 正向會協助我們吸取正面訊息,包括:他人的肯定、正向的文章等。當我們平日即開始儲存
                            資源,在遭遇困難時就能提取運用。

       2.生理資源: 照顧自我健康是很重要的,我們需在平日即儲存生理資源,例如:運動可以增進腦內啡,讓
                            我們high起來,促進我們健康有效的生理功能。

       3.智力資源: 開創性和建構性的思考可以增加我們的智力,協助我們運用認知地圖找到方向。

       4.心理資源: 正向是一種樂觀的看法,是要教大家如何開戶頭儲蓄快樂。

       5.社會資源: 即指找到我們可以求助的對象或資源。   

快樂公式 H=S+C+V

H:維持快樂的長度
S:快樂與否的範圍廣度
C:生活環境(如:富足社會、宗教信仰、教育、金錢、身心健康、種族、婚姻、負向情緒、氣候、社交圈、年
      齡、性別)
V:可控制的因素(如:對過去滿意、對未來樂觀、把握眼前的快樂)          

如何對過去滿意   

       過去的事實已經發生,我們無法再做任何改變,但唯一能改變的,即是我們對於過去事件的看法或觀感。   

       許多事情,若我們放大來看,可能只看到事件的一個小部份,但若我們願把視野拉遠,望遠看就可以看到全貌。感恩與寬恕,便能協助我們有所改變:  

         1.感恩的練習:每天睡前給自己五分鐘,讓自己感恩生命中所發生的人或事或物。只要每天睡前感恩,想
                                 著今天發生的好事,一週下來就能有神奇效果。

         2.感恩的效果:感恩會使我們的想法改變,進而增加生活滿意度。

         3.寬恕的練習:這和感恩的練習相似,就是找一個自己想要寬恕的人或事或物,給自己五分鐘時間,學習
                                 寬恕它。或許我們也可學習提醒自己:N年過去了,是難過沒有過去,還是我們緊抓著不
                                 讓它過去呢?

         4.寬恕的禮物:寬恕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那是不公平的,但寬恕會打破公平正義的原則,它可以讓我們
                                 的心不被過去綁住,進而得到這份寬恕的禮物,超越自己被傷害的痛苦。當我們學會寬
                                 恕,就能放下,而放下後,也才能讓心自由。     

如何對未來樂觀   

        對未來保持適度的樂觀,將有助於我們勇敢向前邁進,但我們究竟要如何對未來保持樂觀呢?

       1.學習與自己爭辯:
         當我們不自覺產生負面情緒反應的時候,要學習試著用另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有關正向的訊息。亦即是說,
         將自我抽離,試著跟自我對話,來反駁自己,對抗負向情緒。

        2.證據:
          正確引用證據,看待事實的正向面,反駁自己已經扭曲的解釋。

        3.其他可能性:
          找到其他可使我們看法或想法改變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包括特定的原因及非個人原因。

        4.暗示後果:
           簡化災難法,是告訴自己事實並不如我們所想像地那樣糟。

        5.助益:
           緊抓著無法轉變的念頭只會使我們更難過,不如轉向可改變的未來情境。     

        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會使我們浮現一些念頭,負向情緒亦可能因而產生,我們可以反駁負向情緒,也可以抓住正向激勵,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方法保持樂觀。樂觀和悲觀的差別,在於樂觀的人會把問題打包好,但還是繼續過生活,在他們的心裡,認為挫折只是暫時,但好運卻是長存永久的,這樣的信念讓正向的人永遠對未來保持樂觀。 

 把握眼前的快樂

       我們常將快樂和感官的享受劃上等號,但是,感官快樂的刺激並無法長久,那麼,眼前的快樂可以是什麼呢?它包括:愉悅、滿足、原始的感覺、投入某事、感官上的快樂、失去意識的感覺、刺激的持續、長處的施展等。        

       我們能選擇要如何把握眼前的快樂,當然也可以決定快樂的長度和持久度,例如:認真做一件事而忘了時間,達到心靈滿足的境界,產生flow(心流/福樂)的經驗,在那段時間,做自己能力能達到的事,不僅自我彷彿消失,可能就連時間都有靜止的感覺;我們也可以試著將快樂打散,讓所有的美食安排在不同時間去享用,而不是同一時間吃完所有美食等。        

        學會「鑑賞快樂」的能力也很重要,因為,快樂需要我們多花時間去用心感受,我們可以透過和朋友分享,或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裡,三不五時還可拿出來鑑賞品味一番,彷彿快樂情境再現。    

       一旦提高我們的敏銳度和觀察力,就能靜心且淨心感受我們的生活,體會此時此刻的快樂,這也就是今日社會提倡的一種「慢活」哲學。

發揮長處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容易洞察與發掘自我的內在潛能與力量,但透過附件「尋找你的長處」測驗,我們將重新發現自己,看見自己所長。如此一來,我們就有機會加強長處,補強弱點。當我們了解自己愈多,就更能在心底開出一朵花,真正找尋到個人內在正向的力量。 (本文參考陳詩潔諮商心理師10月於靜宜演講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