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張艾如老師(臨床心理師)
一、諮商輔導中心諮商心理師開場及介紹講師。
二、靈魂與肉體的變奏曲― 我們/他們怎麼了?
(一)文化因素下的迷思與提醒―跳脫「似是而非」、「二擇一」、
「等號」的迷思。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是非與對錯。Ex:爸媽罵
孩子都不念書,課業很差,孩子無法反駁,但爸媽是否對孩子
可以有多一些同理與了解。
(二)人性化的尊重— 關心每一顆脆弱的心靈
(三)厭食?暴食?傻傻分不清楚。老師介紹厭食症與暴食症在臨床
上的診斷標準。
1.厭食症的診斷標準
(1)拒絕維持該年齡和身高應有的最低正常體重,導致體重下
降比預期體重低15%;或者在成長期不能增加其應增加的
體重,導致比預期體重低15%。
(2)即使體重已經過輕,但個案仍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肥
胖。
(3)對自己的體重、大小、身材之想法有障礙。例如病人在
其瘦弱的情形下,仍堅信自己肥胖,或在明顯體重不足的
情形下,仍相信自己的身體某部份太肥胖。
(4)在女性病人預期有月經進行下,至少連續3次月經不來。
2.暴食症的診斷標準
(1)暴食行為一再發作,也就是在各自獨立時段內,攝取大量
食物。
(2)在這段時間內,個案缺乏對飲食行為的自我控制。
(3)個案為避免體重增加,定期從事於自我導致的嘔吐,使用
瀉劑或者利尿劑,嚴格的節食或者禁食。
(4)至少在3個月內,平均每週有兩次的暴食行為。
(5)持續過份關心自己的體重。
(四)從「壓力–易脆性模式」看情緒困擾與行為。
1.疾病是個體體質上的「易脆性」與環境「壓力」交互作用的結
果。
2.個體體質上較容易產生某種疾病,而環境的壓力影響疾病的發
生與表現。
三、共譜靈魂與肉體的和諧樂章― 從特殊個案談起
(一)多重人格個案探索情緒困擾的內涵。
(二)傾聽內在的聲音、探索內在的能量。
(三)從「意識與潛意識」與「葡萄理論」認識人的多面向。以「葡
萄」為比喻,帶領大家探索每個人的人格多元性,說明「意
識」如何深受童年經驗「潛意識」的影響;也就是說如果「一
串葡萄」形成「我」這個概念,則每顆不同的小葡萄便形成不
同性格特質,會依著不同情境而呈現出最適合的面向,以利因
應環境所需。如果大部份的人彷彿「溫室裡被呵護長大的幸福
葡萄」,則成長歷程中受挫、被打罵等等所壓抑下來的負向能
量,也會被累積在潛意識的小葡萄中,當小葡萄的能量愈是裝
滿、距離整串葡萄的「梗」(人的對外意識狀態) 愈遠、出現莫
名其妙情緒的機會愈高、滿載負向能量的葡萄被外在事件引爆
開來的「失序行為」愈多!相對地,那些在「風吹雨打中長大
的葡萄」便更能被理解,會有多少裝滿容易被引爆負向能量的
鬆垂小葡萄了!
(四)重視內在情緒能量的「調節」而非「發洩」。
(五)高EQ情緒調節與管理― 學習內觀的疼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