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忘記?還是害怕想起來?

心理師陪你一起面對你的萬年拖延症


講師/陳昱憲 諮商心理師

 

活動記錄

 

一、 檢視自己的拖延行為

 

活動一:

1.請你想想自己常拖延哪些事情,從中選出一個最常拖延的事情。

2.請你幫自己的拖延行為做個分類。

3.上台填寫拖延行為至表格。橫軸:重要/不重要、縱軸:可以掌握/無法掌握

4.分享時間

 

如何看待拖延?

每個人都會拖延,甚至有些人拖延的事跟你一樣。

 

這個過程會讓自己感到挫折、沮喪、無力。其實更加深化我們對自己身分的認定。以理解的態度看待你的拖延,有助於面對拖延。

 

更深一層去檢視為何拖延行為被持續,你才能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拖延行為。

 

拖延無法馬上拿掉,因為調整自己需要時間。在此了解拖延之後,需要回到生活實踐。

 

 

活動二:

1. 在紙上寫最常拖延的事情

2. 調整想法

3. 改變行為的策略

 

二、 探索四種拖延的內在心理狀態

1.重要-可以掌握:追求完美式思考。

   總是在構思、準備,沒有實際行動。

   我們一直都在行動,可是沒有結束的時刻。

   如何調整:加入客觀條件。如期限、生活中不只一件事、先求有、再求好。

 

2.重要-無法掌握:自我否定式思考

  這件事情很重要、我很難、無法做得到。如果失敗對我是很大的打擊(影響個人價

  值)。

  如何調整:反思影響性、設立合理的規劃。

  

4.不重要-可以掌握:隨時可做式思考。

   這件事情不重要,我可以做得到。

   如何調整:為何我要保留這些事情。

 

5.不重要-無法掌握:自我投降式思考。

   事情不太重要、我很難、無法做得到。

   還沒找到意義。

   如何調整:找資源,協助我。意義是被發掘出來。

   分類幫助認識自己的想法、學習怎麼調整想法。

 

活動三:

1. 提醒自己的神奇便利貼。

2. 寫下拖延的事,並寫下調整想法的例子。

 

三、認識四項行為改變的重要原則

1. 讓提示顯而易見

    讓原本習慣成為提示,創造習慣堆疊。

    讓行動更具體

2. 讓新習慣有吸引力 培養新的習慣

3. 讓行動輕而易舉

    兩分鐘原則,從簡單的開始

4. 讓獎賞令人滿意

    逐步建立好習慣,逐步增加維持好習慣的能力,以習慣來維持行為。

    永遠不要怕失敗,都可以從頭再來。

 

 

活動照片

 

講師了解學生的參與動機 學生說明講座大綱
講師請學生填寫拖延行為樣態 講師介紹如何改變拖延行為

 

活動參與者的文字回饋

 

1. 感謝講師讓我們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有拖延這個行為,只是我們如何讓自己正視這件事很重要。

2. 下次還有這樣的講座我會想再參加。

3. 我覺得這對我非常有用,最近也在慢慢改善自己的拖延症,希望這些方法能讓我變得更自律。

4. 這個活動安排的很好。

5. 很有收穫,感謝。

6. 超喜歡這位講師,是我第一次認真投入聆聽的講座。

7. 謝謝講師的解說,非常好懂,也幫了我很多,之後會試看看您說的方法,希望能夠越來越好。

8. 很謝謝老師們籌備這次的活動。

9. 謝謝你們舉辦了此次講座,也謝謝講師讓我了解另一面的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