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互動,FUN 鬆來經營


導師能引導同學找到適合自己的人際互動方式,來因應課堂分組報告、小組討論的壓力,讓人我之間的關係有更多正向詮釋的可能性。

 

人際距離的界線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防疫措施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保持社交距離。這個社交距離指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身體距離。維持適當的界線,避免人與人之間近距離的接觸,就能減少疫情的傳播。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這把尺決定了我們要跟什麼樣的人維持什麼樣的距離。舉例來說,如果你/妳跟A同學比較要好,那麼,A同學跟你/妳的距離就能靠近一些。每個人會針對不同的親朋好友,依親疏遠近的程度,產生不同的人際社交距離。對於陌生人,同學們也可能在不自覺中,設定了安全距離,如果陌生人進入同學設定的安全範圍內,同學可能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由於每個人設定的安全社交距離不同,A同學覺得B同學是好朋友的距離,但B同學不一定跟A同學有相同的想法或感受。當我們期待別人尊重我們設定的安全社交距離時,其實我們也不能忽略別人需要的安全距離。導師能引導同學在同儕之間相互尊重,互相給對方多一點的空間,才能真正保持友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互動的方式

 

一般而言,同學可能很難覺察自己在人群中,通常會以何種方式與人互動。

 

導師能引導同學針對以下情境進行思考:

 

「如果你/妳參加了一個10人的小團體,裡面的成員都是彼此不太認識的人,帶領團體的老師請大家相互自我介紹。待每個人都完成自我介紹後,老師請大家開始分組,以2人為一組。」

 

思考1:請問你/妳聽到接下來必需要進行分組後,你/妳的心裡有什麼情緒/想法呢?

 

思考2:你/妳會如何處理分組的問題呢?

 

實況模擬分享

 

大家通常會在一陣忙亂之後,完成5個組別的分組。

 

然後,大家開始分享每個人是如何找到同組組員的過程。

 

在這過程中,可能有人會說:「剛剛在聽別人自我介紹的時候,我有記住亞卉這個名字,因為我朋友裡面也有叫做亞卉的人,所以我感覺很親切,馬上就跑去問亞卉要不要跟我同一組啦!」

 

亞卉可能會說:「其實我一聽到要分組,我就開始緊張了,這裡面的人,我全部都不認識,我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辦。後來,我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問我要不要在同一組,我馬上說好,然後,緊張的心就比較安定,有一種被解救的感覺。」

 

另外,可能會有人分享:「我認識A,也認識B,雖然都不太熟,但我會擔心若找A而不找B,或是找B而不找A,這樣都會得罪人。當我在猶豫時,發現有人找A同一組,我就很放心地去找B了。」

 

還有人會說:「這裡面有我認識的人,雖然不是很熟,但我不太敢找他,我很怕被拒絕,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是最後被剩下來的那個人。所以,我就只能在這裡一直演自己慌亂的小劇場,一直到有人來找我為止,我才能真正鬆一口氣。」

 

互動方式各有不同

 

在人際互動中,有人積極也有人消極,有人主動也有人被動,有的人先做了再說,但也有人想太多以致於擔心到完全沒有行動力。有人不怕失敗,有人怕被拒絕……等等。

 

既然有人怕被拒絕,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那些怕被拒絕的人背後的原因究竟為何呢?有人認為被拒絕很沒面子,有人認為被拒絕就是loser,有人認為被拒絕很難堪。

 

接納「不」&學會「不」

 

至於那些主動找人同組的夥伴,他/她們不擔心自己會被拒絕嗎?

 

有人回答:「不會啊!再找別人就可以了啦!」 還

 

有人說:「被拒絕很正常啊!還好吧!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有些時候也會拒絕別人啊!」

 

另外也有人說:「可能有人認為被拒絕代表被否定,我是比較不會有這樣的聯想啦!畢竟跟誰同一組應該沒有任何人是被逼迫的才對啊!」

 

由此可知,同學在分組的過程中,除了需了解自己屬於那一種人際互動類型/方式外,了解之後,還需做一些調整或改變,例如:同學知道自己屬於內向害羞的個性,且擔心自己最後會無法順利分組,但又無法主動出擊去找人同組,這個時候,內向的同學不妨用眼神望向那些願意主動出擊的同學,若眼神「對」到了,成功分組的機率就有勝算了。此外,學習接納別人對我們說「不」,自己也要學習委婉向他人說「不」,如此才能減少彼此因勉強同組而衍生出的後續困擾。

 

良好的互動溝通

 

人我之間,良好的互動溝通,就是致勝的基礎關鍵。導師能引導同學在同組分工合作中,彼此能溝通順暢無礙,既能適度表達自我讓對方理解,又能靜心聆聽對方的想法與需求,多一點理解,就能少一點誤會,增加互動的和諧與合作,為人際關係開創新局。良好的互動溝通有以下要素:

 

一、靜心聆聽:

 

速食社會強調快、狠、準,讓人忘了需停下腳步靜心聆聽,透過聆聽,我們才能對身邊的朋友有多一點的理解與關懷。

 

我們期待他人能靜下心來聽我們說話,在這過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被尊重與被理解。因此,導師能建議同學從自身做起,創造一個友善和諧的空間或環境,讓對方能暢所欲言,適度且充份地表達自我,雙方有了正向的理解,就能減少不必要的衝突與誤解,在和諧的氣氛中攜手合作,共同達成同組的任務或目標。

 

二、適度表達:

 

有些同學在同組合作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隱瞞自己的想法,或者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這些都對於和諧地合作没有太大的助益。

 

其實,適度表達自己的想法、委婉地道出自己的情緒,就事論事,反而能避免誤解。在適度表達自我意見、想法的過程中,也能幫助其他組員了解自己。如此一來,才能在互動中找到平衡,在和諧中找到合作的契機。

 

結語

 

愛迪生曾說:「友誼能增進快樂,減輕痛苦;因為它能倍增我們的喜悅,分擔我們的煩憂。」換句話說,同學在分組過程中,同組的夥伴若能彼此和諧地合作,將能使每個人倍增喜悅、減輕煩憂。導師能鼓勵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透過人際距離的覺察、自我人際互動方式的了解,大家共同創造友善、温暖、和諧、合作的大學生活。

 

人際距離方案

 

透過以下活動的帶領,導師能幫助同學了解自己的人際距離,並藉由看見他人的人際距離來思考與覺察,學會人際間的相互尊重。活動之進行可參考如下: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