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放映暨座談會

 

講師 陳志漢導演

 

活動紀錄

 

 

一、電影劇情介紹  

 

 游泳教練林惠宗專程從嘉義開車北上,到輔大醫學院看他結縭23載的太太徐玉娥女士。有時候他只是看著太太,什麼也沒講。有時候他報告生活瑣事:「孩子們和我都還好,妳放心。」這樣的事一年之內他幾乎每個月都去做。直到這次,林惠宗再也壓抑不住,過去沒有把握機會或不懂得表達的,愧疚、遺憾、思念,都隨著決堤的淚水傾瀉而出。

 

因為,徐玉娥是具大體老師,下星期就要被送上解剖台,這是林惠宗最後一次機會對著「完整的」老婆說話……這是一對平凡的台灣夫妻~最不平凡的故事:先生忙於工作與社交,太太打理家務帶小孩,甚至太太死後,先生會去對遺體講很多話,但回到家裡,面對子女卻沒什麼交流。

 

女兒林映汝回憶媽媽走的那天,全家人都忙著處理事情、忙到忘記悲傷,直到把遺體送去輔大醫學院後,生活恢復平靜,家裡少了個人,突然覺得失魂落魄,才發現原來有好多話,沒來得及向媽媽說。她甚至有點怨懟父親,認為媽媽已經不在那具浸泡福馬林的遺體裡了,所以對父親的許多作法不是很領情。但隨著大體老師在解剖課的啟用,林映汝開始思考生命的「終點」到底在哪裡?「活著」又是什麼意思?母親的離開,竟成了修補父女關係的機會。

 

二、學生提問與導演回應

 

導演分享拍攝過程,他認為醫生與病人關係生疏,因此想拍攝醫病關係,後來發現在輔仁大學有位老師用大體老師為上課題材,便希望能拍此片,做為生命教育的題材,其中林先生願意接受拍片,而他與太太的愛情故事令導演十分感動。

 

(一)導演拍攝時的心情?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以理性冷靜的方式拍攝,但當林太太第一次被解剖時,心中是
       很難過的,因為好像與她變成認識很久的朋友。

 

(二)拍攝中在哪個場景拍攝有彩排過嗎?

 

        導演會不斷詢問它們的行程,若他本來就會去拜拜,就會按照他們的行程去拍攝

,並不是直接問你要不要拜拜或訂出時間,導演強調保留真實性。

 

(三)素人拍攝會不會不自然?

 

        不自然是肯定的,因此導演花了很大的時間,讓他們習慣有個人在家裡拿著一台

  相機走來走去,最後總共拍了300多個小時,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才把許多的鏡頭

  用短短一小時的時間,分享給大家。

 

(四)請問目前還有跟家屬聯絡嗎?

 

         會啊!甚至也會去找林太太,或是在電影播出時與家人的後續互動,還是都會

 有聯絡,林先生還開玩笑說:「之後換我做大體老師。」

 

(五)拍完紀錄片,導演自己會捐大體嗎?

 

         我是想捐的,但拍攝的過程中,身旁每個人都不想簽,擔心家人會不願意,所

  以回去問太太,沒想到太太爽快地答應,反而太太沒在意這麼多,所以夫妻倆都願

  意當大體老師。

 

(六)導演會不會鼓勵大家捐大體?

 

         不會特別鼓勵,但希望大家都開始思考走後該如何處理後事,在中國社會中死

  成為禁忌,但人的一生都會結束,可以坦然面對這個過程,因為清楚生命有限,反而

  好好思考如何活出生命的價值。

 

(七)弟弟的鏡頭少,也很少談論到媽媽,為什麼?

 

         在角色人物中的角色設定,弟弟與家人關係都很好,所以會有許多是悲傷的定

  位,林先生一個就夠難過了,劇中還有很多老師及學生的定位,所以做出了取捨。

 

(八)學生上完解剖課的改變?

 

         一開始會不知要幹嘛,也會在解剖課中嘻笑,但在結束後他們有了一些改變,

  發現在這過程中,大體老師是多麼不容易的一段過程。

 

活動照片

 

新漾基金會開場介紹 導演分享拍片過程
導演與觀眾對話 導演與觀眾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