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自己


文/呂子豪 諮商心理師

 

「他不理解我。」這是在生活中、諮商室裡,甚至自己的口中,都常冒出的一句話、一句「指控」。

 

這句指控,背後隱藏著好多情緒。

 

最先察覺的,往往是生氣、憤怒。「他不是應該最懂我的嗎?」、「我怎麼想的,很顯而易見吧,還需要明說才能理解嗎?」、「難道為他人著想不是他應該做的事嗎?」,每句話的背後,有好多的埋怨、責怪,彷彿他多麼不應該不懂事不善良,以致自己受了好多委屈、憋了好多苦楚。

 

「你有跟他說嗎?你的委屈、難過,還有你覺得你想要被理解的是什麼?」,當被這樣問著時,往往一時之間回答不出來,然後,很多難過的情緒卻從心底摻著眼淚湧了出來。

 

似乎很多時候,我們也不理解自己。

 

靜下來細細思考,這些因為自己感到「不被理解」而引發的情緒,似乎是從「我想要被理解、被陪伴、被看見、被懂得、甚至被愛」開始的。好像唯有被理解,才可以離孤單遠一點,才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多一點,才可以有價值一點。

 

但我們都試著理解和看到自己了嗎?

 

理解那些我們為生活中的目標做的努力,理解我們為重視的人的付出,理解我們為挫折而經歷的沮喪,為成功而振臂的歡呼,我們是不是真的試著花了一些時間跟我們自己同在、好好地陪伴自己了呢?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理解是愛的別名。」

 

當我們明確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在做什麼,先多愛自己一點的時候,也許我們在面對關係中的「理解」時,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