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人際關係的腳本

王孟文/實習諮商心理師

由於小時候的經驗,對我來說,隸屬於一個團體或關係是可怕的,那意味著我將失去這段關係,但內心卻又渴望歸屬感,期待自己在別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希望有那麼一群朋友,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想到自己。

在人際關係中,什麼樣的距離是剛剛好的距離?我拿捏盤算著,什麼樣的距離可以擁有自由,又有歸屬感和安全感呢?緊密的關係,每天吃飯、去哪兒都在一起,看似很受歡迎、被需要、不會被拋棄、很安全,但其實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害怕獨處,害怕失去對方,而緊抓著彼此,避免去面對自己的孤獨,有了彼此,但沒有了自己,缺少獨處的時間和自由,深怕如果有一天沒有對方的陪伴,我需要面對真實的自己,不知道要如何自己吃飯、逛街、看電影。疏離的關係,是另一種自我保護的形式,表面上看起來和每個人都很好,但其實和任何人都沒有深交,沒有投入和付出,好像就沒有分離、被拋棄、失落的危險。情緒常常因著關係而起起伏伏,朋友怎麼沒找我一組做報告、沒有找我吃飯、出去玩?是因為他們不喜歡我嗎?還是因為我哪裡得罪別人?許許多多的負面想法浮現,想像著別人討厭自己,自怨自哀的退出人群,躲進自己安全而孤單的小世界,築起一道牆,避免了傷害,但也阻隔了陽光,牆這一邊的自己,傷一直都在。

關係除了過於緊密與疏離,應該有剛剛好的距離可以維繫關係,但我在乎的人,我往往對他們像陌生人,而對陌生人,我態度反而熱絡許多,我在怕些什麼呢?投入等於失去?真正在意的人,失去是更痛的吧!如果關係終究要失去的話,我在這過於緊密與疏離之間拉扯著。在關係中,我玩著心理遊戲,祈禱著對方不要掉進我設的圈套,我重覆相同的模式,當關係開始拉近時,我便覺得不安,害怕關係如果真的靠近後,一旦失去關係,我會覺得很受傷,所以在關係中,想盡辦法把對方逼走,一方面默默的禱告著,希望對方別離開,但心裡明白就算對方不離開,我也會離開關係,以證明我總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關係,關係終會結束的腳本。我和自己說,我需要相信,不管我怎麼挑戰你,你都會在這裡,不會離開,而我需要做的是停止傷害,也相信你有能力不被我傷害,然後原諒自己,賦予自己站在原地面對的勇氣,給自己機會去建立一段穩定的關係,轉化生命的腳本。

從前的我喜歡風箏,希望可以像風箏般,在自由與歸屬中飛翔,追尋我想要的夢想,而我知道,無論何時,我都找的到回家的路,有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回去,那地方總是支持我的,總有著連結。但現在的我,想當小鳥,翅膀長在自己身上,如果有一天沒有風,也沒有人願意努力拉著線奔跑時,我可以自己飛翔。回歸到自己,當我可以紮根於自己、陪伴自己、享受獨處、提升自我價值感、安全感,不再需要倚賴著別人的陪伴和肯定時,我在人際關係中可以更自在,別人也會因我的陪伴而感到生命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