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靜宜大學-學生事務處

 

新暴力、新防禦!數位/網路性別暴力因應

文:賴惠敏 諮商心理師

  隨著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我們根本離不開網路,網路交友、網路聊天變得非常便利,然而也帶來許多的風險。偷拍、散佈私密照、網路霸凌…等事件頻傳,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

【什麼是數位/網路性別暴力?】

  簡單說,就是「性別暴力行為,改為網路的方式實施」。也就是說,透過網路就能傷害到你。藉由網路或數位方式施加他人暴力或攻擊並影響他人,包括身體、心理或性之傷害、痛苦、施加威脅等,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網路/數位性別暴力之定義、類型,可能的形式包含:

1. 網路跟蹤
2. 惡意或未經同意散布與性/性別有關個人私密影像或資料
3. 網路性騷擾
4. 透過數位方式發表、散播性別貶抑或仇恨之言論或行為
5. 性勒索
6. 人肉搜索
7. 基於性別偏見所為之強暴與死亡威脅
8. 招募引誘
9. 非法侵入
10. 竊取他人資料、偽造或冒用身分

  其中,最常見於分手後的情侶,透過網路暴力所進行之「復仇式色情」(又稱色情報復)最讓人痛心、痛苦。

【什麼是復仇式色情(色情報復)?】

  即「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而故意散布、播送、張貼或以任何方式讓第三人觀覽當事人為性交、裸露性器官等性私密之照片、影像」。
  婦女救援基金會指出:「復仇式色情」事件多半發生在(前)伴侶之間,可能因爭執、即將分手或已經分手,其中一方以這些照片作為威脅的籌碼,期望另一半能夠回心轉意,或是故意以此行為造成另一半名譽的損害。
  然而,根據婦女救援基金會之統計,被害人性別96%為女性,71%被害人年齡落在18至35歲之間,且12%被害人拍攝時未滿18歲。比例上大約一半的加害人為現任或前任伴侶。
  可能當時戀愛懵懂,或許想與對方更表達親密感,或是留下紀錄,但誰能保證感情沒有變化?或難保未來成為分手時的威脅工具呢?

【如何保護自己?】

★ 一、存證

  如果對方透過電話、通訊軟體等恐嚇威脅,請利用APP等工具進行通話內容錄音存證,或保留對話證據,不要急著將對方封鎖。
  如果對方將你的私密影像刊登在社群網站或其他網頁上,可以藉由手機、螢幕截圖等方式拍攝下相關證據,最好能拍到張貼者帳號名稱、時間、IP位置等等資訊以利進一步檢舉。

★ 二、求助

  教育部於109年度提出防治數位性暴力的「五不四要」的口訣。

 ➜「五不」包括:
  1. 不違反意願(不可強迫他人拍攝或傳送影像)
  2. 不聽從自拍(不要聽從他人引誘拍攝自己的影像)
  3. 不倉促傳訊(傳送訊息前再三確認)
  4. 不轉寄私照(收到他人私密照轉傳即違法)
  5. 不取笑被害(取笑或檢討被害人會造成更大傷害)

 ➜「四要」則包括:
  1. 要告訴師長。
  2. 要截圖存證。
  3. 要記得報警。
  4. 要檢舉對方。

  如果實在不幸發生相關事件,請記得可以尋求多元的協助管道:

  1. 協助影像下架-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2. 提供陪伴與輔導-婦女救援基全會
  3. 兒少陪伴與輔導-台灣展翅協會
  4. 事件諮詢-數位女力聯盟
  5. 校園相關資源-本校諮商暨健康中心(文興樓4F)、教育部性平教育資訊網
  6. 法律扶助-法律扶助基全會
  7. 心理諮商: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張老師生命專線1980;生命線専線1995


【資料來源】

婦女救援基金會
https://advocacy3.wixsite.com/twrf-antirevengeporn/services2-c24nn
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https://gec.ey.gov.tw/Page/ED8994F4EF5AD73E/2ab74b7e-0bdb-4067-b43a-4a3cfc9e2a1e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