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你、說我 — 人與人工作坊

講師:呂昌榮老師

第一天
暖身與自我介紹:

領導者自我介紹並介紹團體,同時邀請成員繪下自己喜歡的事物用來表達自己。大多數成員繪畫的內容都是與大自然有關係,也有人繪出個人象徵意涵的物品,如日本國旗、書本、月亮、電腦等。該活動不僅能夠讓成員彼此認識,更能夠讓彼此有深入的瞭解,同時藉由媒材讓成員有更有效的互動。

溝通與安撫理論:

接著邀請成員說出自己對於溝通的理解,輔以投影片講說,溝通包括表達、理解與回饋,同時包括雙向溝通,通常為口語表達、有時也會附加肢體動作。投影片內容包括,安撫/需求理論,安撫理論的分類,如口語/非口語、有條件/無條件、正面/負向/無,從安撫理論協助成員能夠深入自我瞭解,並且瞭解安撫理論在溝通當中的重要性。

安撫理論與繪畫:

領導者邀請成員從安撫理論當中找到自己正面安撫,並且將自己的正面安撫繪出,正面安撫可能的形式包括由自己或他人給予,心靈上或是物質,口語或是動作······等。繪畫結束後請成員兩兩一組,彼此分享。從繪畫中部份成員找到彼此雷同的安撫形式,也因此達到了彼此的同理與更深入的理解。藉由媒材的形式引導成員以更輕鬆的方式學習表達,同時同組成員也學習如何聆聽他人、傾聽心事。

自由書寫與正面安撫:

領導者邀請成員自由書寫,請成員以"我想要······、我喜歡······"為開頭作為句首,不斷寫下以此為開頭的句子,從而更深入探索自我內心,並藉由小組分享引導成員,在聽與說的互動過程中彼此表達與聆聽。

溝通主觀性與投射測驗:

領導者邀請成員觀看投影片,投影片圖像為投射測驗其中一張圖片,邀請成員藉由自己的想像回答問題,包括過去經歷、當下事件、當下感受、未來發展,接著邀請成員在團體內分享自己的所撰寫的內容。由於成員個別差異,也就是由於過去經歷的異同導致對於單一具體圖片有不同的詮釋,也會讓圖片主角有不同的未來發展以及何以引發主角的感受與狀態。當人與人彼此溝通時,也會因為個別的人生觀、主觀想法、表達與回應導致溝通當中有時會彼此差異也正因為這些差異導致人際衝突。

溝通分析-自我狀態理論:

領導者藉由投影片向成員解釋PAC理論,該理論中父母、成人與小孩三種狀態,並藉由三種狀態的彼此轉換與流動,在人與人的溝通之間產生不同的模式。

影片欣賞與討論:從心開始

領導者引導成員藉由影片去理解角色的溝通模式與自我狀態,並討論角色之間的情感表達與互動方式。

第二天
電影探討:

領導者邀請成員回顧昨日工作坊電影內容,進一步探討角色互動與情感表達方式,並進而回顧自身經驗。成員在分享過程中,皆提供的不同的角度與方向,而影片中最常出現的就是曖昧溝通,從關係的修復後,電影角色也逐漸以真誠的態度溝通互動。

參加動機分享:

領導者邀請成員分享基於什麼原因或動機決定來參加團體。有些成員是單純喜歡參加工作坊,也喜歡團體的氣氛,有些成員試圖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有些成員是希望透過人際工作坊更瞭解自己以及如何與人溝通互動。

溝通分析:心理遊戲:

領導者採用投影片教學,協助成員從心理遊戲的互動模式中。心理遊戲會造成彼此心理的傷痕,但有時會使用心理遊戲作為互動的方式卻不自知,因此領導者邀請成員回到自身經驗以及周遭人際關係中回顧是否有類似的經驗,並且從團體討論中引導成員彼此思考。

自由書寫與負向安撫:

領導者邀請成員在記事本上寫下讓自己感到負面的安撫,試圖寫下更多內容,進而更加理解自己。成員分享時表示寫的當下很像是一種發洩,同時又能回顧到自己的經歷,從自己的經歷當中與其他成員彼此連結,從而學習從不同角度思考。

人際角色扮演:

領導者邀請成員表達自己的人際關係經驗,同時邀請成員彼此協助演出。從角色扮演過程中,成員們試著協助其他成員解決困擾,給予回饋,從而看見不同的觀點與方式。

總結與回饋:

領導者邀請成員彼此回饋,並且寫下其他成員的回饋小卡。